本报讯 (赵越 李蓥吉) 从理论宣讲的声声入耳,到志愿服务的贴心入微,再到文化活动的精彩纷呈,今年以来,通榆镇坚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在每一寸土地,滋润着百姓的心田,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组建一支由党员干部、退休教师、乡土人才等组成的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创新采用“理论+文艺”“理论+故事”“理论+互动”等方式,让理论宣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今年以来,该镇已开展各类理论宣讲活动20余场次。“以前觉得党的政策离我们很远,现在通过这些接地气的宣讲,才知道政策就在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榆社区居民李大爷感慨地说。
点亮群众“微心愿”,温暖百姓心窝。聚焦群众需求,构建起“1+11+N”三级志愿服务网络,包含1个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1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N个特色服务点,广泛吸纳党员、青年、巾帼等群体,组建20余支志愿服务队,活跃在乡村的各个角落。
针对“一老一小一困”等重点群体,该镇精心策划一系列特色志愿服务项目。“银龄守护”项目,志愿者定期上门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解闷、提供生活照料;“护苗成长”项目,创新采用“群众点单、实践所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模式,群众通过线上平台留言、线下意见箱投递等方式反映需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根据群众诉求派单,志愿者结合自身特长和时间安排接单服务,服务结束后由群众进行评价。今年以来,该镇通过这一模式已成功解决了一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共绘文明新画卷。该镇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阵地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如春节的文艺汇演、元宵节的猜灯谜、端午节的包粽子比赛等,让群众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