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赵越 李蓥吉) 今年以来,通榆镇从“塑形、铸魂”出发,着力优化环境、强化治理、弘扬新风,让文明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明底色与强劲动力。
主攻环境整治,提升乡村“新颜值”。针对辖区内无功能建筑、乱搭乱建等环境痛点,通榆镇组建“党员干部+城管中队+村(社区)力量”联合攻坚组,逐村(社区)逐户排查登记,制定“一户一策”拆除方案,累计拆除违规建筑、废弃棚屋20余处。结合和美乡村建设要求,重点推进主干道沿线环境提升,对道路两侧杂草、垃圾、破损广告牌进行集中清理。镇环卫所建立“每日巡查+即时整改”机制,安排专人对交通沿线垃圾桶、公益广告、公共设施进行排查,发现设施破损、垃圾堆积等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网格予以整改。同时,发动党员代表带头开展门前屋后大扫除,带动群众清理乱堆乱放、维护公共卫生,让乡村环境从“整洁”向“精致”转变。
深化协同治理,凝聚创建“新合力”。为破解集镇管理难题,构建“多部门联动+群众参与”治理模式:由城管中队牵头,联合交警中队、派出所开展全天候巡查,针对商铺出店经营、车辆乱停乱放、农贸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累计规范经营商户50余家、劝导车辆乱停行为120余次。组织党员、网格员、志愿者成立“文明引导队”,现场向商贩、车主宣讲集镇管理规定,引导其规范经营、文明停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实施集镇入口景观改造、临街建筑外立面更新项目,为6个村(社区)配套建设休闲健身广场,增设健身器材30余套,让群众在便利中感受文明创建成效。
厚植文明底色,培育乡村“新风尚”。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载体,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打造“接地气、有温度”的文明实践品牌。一方面,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今年以来已组织“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放映”“乡村村晚”等文艺活动30余场,惠及群众3000余人次,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另一方面,将文明实践与中心工作、传统节日深度融合,先后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春季义务植树”“端午邻里包粽”“暑期安全教育课堂”“文明旅游志愿引导”等特色活动,通过“群众点单、实践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的模式,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真正实现“文明实践惠民生、新风正气润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