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让群众乐享幸福平安生活———我县强化社会创新治理工作纪实
  获评“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省法治建设示范县”,社会治安群众安全感实现“三连升”,达98%,持续保持全市领先;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基层党组织28个;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平台全面建成运行……
  2018年,我县牢固树立“抓平安就是抓发展、抓平安就是抓民生”的理念,强化综合治理和法治建设,平安滨海、法治滨海、和谐滨海建设成效显著,群众满意度日益提升。
  社会治理“网格化”
  “当时,我们南庵市场综合楼自来水管冻裂, 20多户居民都不能正常用水,我打电话反映给社区网格员,不到20分钟,自来水公司抢修人员赶到现场,对爆裂管道进行抢修。这么快速上门办实事,解难事,确实令人高兴。”近日,东坎街道阜中社区居民陈素芳说起去年腊月二十七发生的自来水管冻裂的事,仍然记忆犹新。这是我县推进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的一个具体体现。
  去年,我县推进“全县域”网格化社会治理,共划分综合网格2278个,专属网格455个,所有条线部门设置的网格,归并到社会治理网格。2916名网格长、网格员活跃在城乡社区,成为服务群众的“流动窗口”、社会治理的“首道防线”。“相比职能部门,网格员距离居民更近,接到办件通常15分钟内就能到达现场。不仅能帮职能部门提前核实、了解情况,还可第一时间对市民进行解释、安抚。”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曾经投诉无门或找不准门、找不对人的烦恼基本不再有,单位之间相互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越来越少。”网格化社会治理有效提升我县城市管理效能,居民烦心事迅速消除,居住更有幸福感,成为全县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的一大特色。
  织密技防“防控网”
  网上在逃人员戴某在县汽车客运站刚一露面,就被人脸识别系统“认”出。去年,我县警方利用大数据,成功将1名潜逃25年的命案逃犯和百余名犯罪嫌疑人“挖”了出来。
  依托自主研发的“神眼”视频大数据,侦防控系统ICC平台,云捕、个镜等系统,我县建成一体化运行、集约化管理、实战化研判的合成作战中心,打造致力于打击犯罪的智慧尖兵。深入实施“关城封边”“雪亮工程”,按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要求,进一步加快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巡防机制改革,新建240名铁骑队覆盖县域,五千套各类技防设施无声守护,顺利建成全省第一批升级版技防城。
  同样得益于此,2018年,我县刑事警情、刑事发案率同比分别下降了20.8%、20.5%,刑事案件破案率达到49.2%,在全市最高、全省领先。
  此外,我县还创新完善打击犯罪新机制,深入开展通讯网络诈骗、扫黑除恶、涉枪涉爆、“净网清源”等专项行动,强化治安重点整治,切实加强巡逻防控,实施“亮灯见警”,对城中村、老旧三无小区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网,各村(社区)组织开展义务巡逻,有力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法治惠民“零距离”
  “服务热情周到,办事快捷方便,给他们点赞!”近日,在县交警大队车管所服务大厅办理业务的刘先生刷完卡缴清费用后连连称赞。给新买的货车挂牌,从登记受理、自主选号到制证、挂牌,前后不到两个小时就办妥了,这让他颇感意外。
  致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我县大力推动法治惠民,持续深化政法机关“放管服”改革,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全面加强机关作风、诉讼服务、执法规范和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政法服务效能。制定出台依法保障和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意见,在加强产权司法保护、规范执法司法行为、帮助民营企业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等方面进一步细化举措,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围绕“三大攻坚战”“两海两绿”、淮河生态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聚焦重特大项目,有针对性地提供法治保障和服务,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我县不断深化“七五”普法,大力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创建,深入推进镇村法治文化园(墙)、“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等一批实事项目,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滨海建设,让广大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治熏陶,培养法治信仰,强化法治意识。
  平安与法治共融并进,发展与稳定同频共振。如今在滨海,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融入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普法宣传等方方面面,不断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