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八滩王桥战斗展陈馆: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本报记者  刘琪
  8月29日,八滩王桥战斗展陈馆内,数十名八滩村村民围站在展柜前,深情缅怀革命先烈,感受红色文化洗礼。展柜中央,一件军装静静陈列。粗粝的土布面料上,岁月磨出的毛边还很清晰。“你看这针脚,都是手工缝的,当年战士们就穿着这样的衣服在泥水里滚、在炮火里冲。”年过六旬的村民王大爷弓着腰,声音里带着轻颤。
  八滩王桥战斗展陈馆前身为八滩王桥战斗陈列室,始建于1990年。2024年9月,八滩镇实施八滩烈士陵园提升改造工程,在原址再建了如今的八滩王桥战斗展陈馆。这座主体建筑为二层的展陈馆,建筑面积约840平方米,馆藏新四军抗战文物、史料、藏品、书画作品等100余件(幅),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大家往这边走,注意脚下的台阶——”90后讲解员龚雪婷清亮的声音特意放轻,“当年王桥激战时,为了不让建筑物被敌人利用,我们的老百姓积极响应新四军号召,拆除了200多间商铺、400多间瓦屋、56家作坊。最终让敌伪在这片区域找不到一处有战术价值的坚固据点”。她继续引着人群拐进场景复原区,模拟战壕里,煤油灯的微光摇曳,映照着旁边斑驳的弹药箱,箱身虽已破旧不堪,却让人瞬间想起当年的硝烟。几名村民弯腰细看,低声细语里藏着震撼:“原来当年他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守住了我们的明天。”
  “每次来都有新的感触。”八滩村民生专干刘威指尖轻轻点着展柜,“看到先烈们用过的水壶、写过的家书,再想到他们在那么苦的条件下还能奋勇杀敌,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他眼神格外坚定,“作为村干部,我们要把这种革命精神接过来,以前他们守家园,现在我们带大家奔好日子,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好好干,让村里人的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如今的八滩王桥战斗展陈馆,早已不是单纯的“文物存放地”。每年近万人次的党政干部、师生、游客来此参观,有人在这里上党课,有人带着孩子找“红色课本里的故事”,还有周边村镇的党员来此重温入党誓词,在瞻仰与缅怀中汲取精神力量。这里展示的早已不是冰冷的旧物,而是新四军指战员“向死而生”的战斗血性,八滩群众“毁家纾难”的大局意识,以及部队领导“心系百姓”的一诺千金,都借着文物的肌理鲜活起来。
  对先烈最好的告慰,莫过于把他们开创的事业续写成新篇。八滩镇正带着红色基因里的拼劲,积极探索发展新路。一方面,深挖红色文旅与民俗酒香资源,打造“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精品线路,民俗酒香街区等景点逐渐成型。另一方面,攥紧特色产业的“金钥匙”,加快酿酒、蔬菜加工等产业项目落地,完善产供销链条,并借助电商东风,联合五醍浆酒业推出新品,搭起“醉美八滩直播间”“滨集汇农”小程序等网销平台,让八滩的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村民收入和村集体账本不断增加,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要让红色文化不止于‘陈列’,更要成为发展的‘引擎’。”八滩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挖红色内涵,让展陈馆与特色产业、生态旅游拧成一股绳。当红色基因遇上实干劲头,“醉美八滩”的金字招牌,在新时代的春风里越擦越亮。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日报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