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喇叭”公益课堂点亮多彩假期

张晖
  “老师教我们剪纸时,还讲了剪纸纹样的演变进程,太有意思了!”参加完非遗公益课堂的孟芯缘举着亲手制作的剪纸作品,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满足。近日,由县文化馆主办的“小喇叭”暑期公益课堂圆满收官,这场以免费优质课程陪伴青少年成长的暑期美育盛宴,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画上了句号。
  据悉,今年的“小喇叭”公益课堂共完成68课时,累计服务青少年1800余人次,涵盖古筝、童声合唱、儿童画、口才、葫芦丝、书法、拉丁舞等传统美育课程,还特别开设非遗特色课。从悠扬的乐器声到灵动的画笔,从专注的棋局对弈到自信的口才展示,多样化的课程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的审美素养与综合能力。
  “公告发布后,后台报名信息‘秒速’增长,210个名额一小时内就报满了,不少家长私信希望能增加名额。”县文化馆负责人介绍,为了让更多孩子享受公益资源,馆里紧急协调师资,增设了魔方班和围棋班,让艺术普及的温暖延伸至更多家庭。
  “孩子平时报绘画和古筝兴趣班的费用不低,而文化馆的公益课堂不仅免费,老师还特别专业,这个暑假孩子每天都盼着上课。”学生家长钱悦说,女儿在课堂上跟着老师学勾勒线条、练指法韵律,一个月下来专注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人也变得更从容自信。“这样的公益活动真是实实在在惠及民生,解决了我们家长的‘暑期托管+美育培养’双重需求,必须点赞!”钱悦表示。
  作为我县打造的核心公益文化品牌,“小喇叭”暑期公益课堂已连续五年坚守“零收费、高品质”的初心,累计服务青少年超10000人次。“我们始终认为,艺术教育不该有门槛。文化馆整合了专业教师、民间艺人等优质资源,就是希望通过公益课堂让艺术教育走出教室、融入生活。”县文化馆副馆长朱笑月表示,“孩子们在课堂上收获快乐和成长,就是我们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五载耕耘,弦歌不辍。如今,“小喇叭”已成为家长和孩子心中的“暑期标配”。未来,县文化馆将继续优化课程设置、扩大服务覆盖面,让公益美育的“小喇叭”传播更远,为更多青少年的成长注入艺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