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浓浓“烟火气” 消费“添动力”—— 我县夜间经济持续升温

本报记者  刘琪  侍甜田  卢冰清  张柏荣
  当夕阳敛尽最后一缕余晖,城市的夜间活力已悄然勃发。从东坎老街的青石板路到银厦广场的霓虹深处,从大润发超市的清凉空间到富康路的美食长街,一处处夜间消费场景活力涌动。
  晚上7点,东坎老街入口的红灯笼连成暖色灯带,李老板的“老街大排档”前,炒勺与铁锅碰撞的“哐当”声此起彼伏。“刚到的梭子蟹,肉肥黄满!”他挥着油亮的炒勺,额角汗珠坠落在围裙上。玻璃柜里皮皮虾蜷着身子,花蛤吐着细沙,黑板上“老街炒螺丝”“滨海八大碗小份拼盘”的字迹被烟火熏得发亮,勾人食欲。
  晚风裹着海鲜鲜香掠过青石板路,三五成群的食客围坐桌旁,冰镇啤酒的泡沫顺着杯壁流下,滴在磨得发亮的石板上。“上周带上海朋友来,他说这味道在大城市吃不着。”市民周萌萌举着烤鱿鱼与朋友碰杯,杯沿的酸梅汤渍印在手腕上。
  露天屏幕正播放《长津湖》激战片段,老年人扇着蒲扇看得入神,年轻人边啃小龙虾边讨论剧情。“放电影后,果汁销量涨了三成!”鲜榨果汁摊的小林麻利封好杯盖,西瓜汁甜香混着电影里的枪炮声,成了老街独特背景音。据管理人员介绍,如今这里日均客流超千人,周末峰值达3千人,5月开街至今接待顾客5万余人次,带动百余人就业。
  与老街的市井气不同,大润发超市“夜市专区”里,冷气与烤肉香交织成别样清凉。晚上8点,超市一楼烧烤台前排着长队,穿白褂的厨师翻动滋滋冒油的五花肉。“在空调房里吃烧烤,过瘾!”市民张阿姨拿着刚出炉的烤肉,转身走向冷饮区。
  收银台前的队伍一直延伸至货架深处,超市出口的蜜雪冰城前,穿蓝工服的外卖小哥小王捧着三杯奶茶,扫码取走编号“268”的订单。“晚上7点到9点最忙,这片儿一小时能接20单。”他手机屏幕上的配送路线,像发光的蛛网覆盖着城区。
  银厦广场的霓虹闪烁,小吃街已飘起香气。晚上9点,孙姐的酒酿圆子摊前,瓷碗碰撞声清脆悦耳。“以前外出务工顾不上家,现在守着摊位,既能照顾老小,收入也可观。”她往碗里撒着桂花,眼里映着摊位灯的暖光。
  烧烤摊烟雾中,周蕊举着烤面筋与摊主说笑:“白天在办公室憋一天,晚上就想来沾沾烟火气。”不远处服装店播着动感音乐,“全场五折”的海报在射灯下闪光,老板娘穿梭货架间:“延长两小时营业后,晚上销售额占了全天一半。”
  拎着3袋衣服的张兰说:“晚上散步碰上打折,给全家置齐了新衣服。”童装店里,年轻父母举着小T恤在孩子身上比划,试衣间门帘不时掀开,露出试穿新衣的身影。
  午夜将至,富康路美食街依旧灯火通明。火锅店玻璃门蒙着白雾,里面传来划拳吆喝;龙虾馆服务员往塑料盆倒啤酒,泡沫漫过盆沿流到地面……
  海港龙虾馆的霓虹把门口人行道染成暖红,塑料方桌从店门铺到路边。“加份蒜泥的!”穿花衬衫的食客举着油手喊。
  “来两串红柳大串!”买买提新疆烤羊肉串店前,穿迷彩裤的小伙子扯着嗓子。烤炉边的买买提大叔应着,铁签在炭火上翻动,红柳枝串着的羊肉肥瘦相间,油脂滴落的瞬间,白烟裹着孜然与炭火焦香飘出半条街。“早上刚宰的羊,现穿现烤!”年轻服务员操着流利普通话招呼。
  从铁锅翻炒的烟火到超市冷柜的灯光,从广场夜市的喧嚣到街角小店的暖光,这些散落在城市角落的夜间场景,成为了滨海夜经济最生动的注脚。在这片升腾的烟火里,有市民热气腾腾的生活,更有滨城繁荣的经济图景。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日报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