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雨朦) 连日来,滨海经济开发区认真学习贯彻县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紧扣“项目为王、创新为要、质效为先”主线,全面提升拼抢意识,一着不让抓落实,聚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聚焦招大引强,锻造产业升级硬支撑。瞄准招引重大项目与优化产业布局目标,坚持重大项目攻坚、优化项目布局、专业队伍赋能三向发力,着力于项目加速落地、质效提升与体系完善,为产业升级提供硬支撑。在深圳、上海等地设立4个招商办事处,依托办事处对接当地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及创投机构,与券商、投行共建“项目信息共享池”。聚焦主导产业,绘制产业链全景图,锁定补链目标企业。增强“一区多园”黏合度,推行“招商分局+镇街”对接新模式,搭建招商信息实时共享平台,实现资源统筹、队伍共建、信息互通。
提速项目建设,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强化与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协同联动,最大限度压缩审批周期;积极跟进重大项目手续问题,一企一策制定解决方案,保障施工进度不断档。倒排工期抢节点,统筹协调安监、质监提前介入,依托容缺预审机制,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协同闭环强统筹,对上打通审批、发改、招促等部门资源通道,全力保障用地指标、能耗额度等关键要素;对内建立招商、经发、环保等条线联动机制,动态跟踪项目进展。同时,建立开竣工项目储备库,实施月度动态管理,及时组织项目入库申报,力争全年新开工、新竣工项目25个、15个。
深化创新驱动,激活内生发展强引擎。打造“百企升级”样板,抓实“科中小—高企—瞪羚—单项冠军”企业梯度培育计划,鼓励更多企业深耕细分领域,2025年规上企业中高企、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覆盖面提升至60%、50%以上。大力推进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工艺迭代、设备更新,加快产品提档与绿色转型,全年完成规上企业技改25家以上。依托箐英荟产业研究院、离岸孵化中心等科创载体,链接先进地区创新资源,加速产业转移与成果转化。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日报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