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期
版面
上期
下期
- A1版:要闻
- A2版:综合新闻
- A3版:大家谈
- A4版:清水河

本报记者 唐颖
一项项惠民举措加快实施,一个个民生项目落地见效,一桩桩民生实事温暖人心……今年以来,我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更多“民生愿景”变成了“幸福图景”。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筑牢民生幸福根基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的基本制度保障。我县通过增强就业服务可及性、社会保险普惠性、社会救助兜底性,构建起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用“真金白银”的投入和“贴心暖心”的服务,让群众感受到稳稳的幸福。
“以前在外地打工,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现在县里的零工市场帮我找到了家门口的工作,既能挣钱又能照顾老人孩子,太方便了!”市民王建军告诉记者。他口中的零工市场,正是我县激活就业市场的“关键一环”。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县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积极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打出稳岗扩就业“组合拳”。充分发挥零工市场、人社服务示范点功能,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持续扩大市场化用工供给,为求职者和用工企业搭建高效对接平台。上半年,累计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26场次,服务企业用工3680余人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454人,招引高校毕业生1915名。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回流难”问题,在苏州建立返乡就业创业服务驿站,在县内建立140个返乡就业创业服务站点,宣传就业政策、对接本地企业岗位。
“过去总觉得养老保险是城里人的事,没想到现在村干部主动上门帮我参保,以后养老有指望了!”天场镇秦桥村村民李方在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后,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今年,县人社局持续推动社会保险“应保尽保”,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县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5889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489人。
在医保服务领域,职工医保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稳步推进,已有202名失能老人享受专业护理服务;医保精益服务“360模式”不断优化,群众医保报销平均等待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内,满意度达98%以上。
此外,我县还扎实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试点,为低收入人口分类提供“风险防范、兜底照护、关爱服务”三类精准帮扶。常态化做好退役军人优待、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和残疾人福利保障等工作,让这些群体感受到“被看见、被关爱”的温暖。
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多元期盼
公共服务连接民心。上半年,我县从教育、医疗、“一老一幼”、文体惠民等领域入手,持续优化服务供给,用“优质均衡”的发展成果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听说这学期就能开学,以后孩子上学不用绕远路,家门口就能上优质学校,真是太方便了!”7月20日,县实验小学城东校区门口,一位家长指着教学楼感慨道。
为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县上半年累计投入约2.5亿元,实施学校建设项目5个,新增学位600个;落实教育资助帮扶政策,资助、减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9293人次、经费1681.26万元;新建镇级体育公园1个、“社区长者运动健康之家”2个、新改建各类运动场地19片。
今年,蔡桥镇卫生院通过与县人民医院建立医共体,实现了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功能。该镇良洼村村民沈孝珍通过数字化医共体享受到了便捷服务。“我患有慢性病,以前需要经常去县城医院看病。现在,在镇卫生院就能得到县级医院专家的诊疗建议,很便利,感谢政府的好政策。”我县持续深化“三医”联动改革,以数字化医共体为纽带,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沉下去”。如今,全县15个镇(区、街道)卫生院、310个村(社区)卫生室均与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建立“远程会诊”机制,累计开展各类远程会诊及诊断75000余次;落实分级诊疗模式,引导70%的常见病、慢性病在基层解决,群众就医成本降低15%。此外,积极开展国家“千县工程”县人员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提速推进县中医院医疗综合体改造,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老一小”牵动万千家庭。我县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在养老服务方面,新建1个标准化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配备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功能区,可同时容纳120名老人活动;建成16个示范性乡村养老睦邻点,为农村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医”服务,累计服务1.2万人次。在儿童服务领域,新建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面投入使用,为困境儿童提供心理疏导、临时监护等服务。
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守护百姓安居乐业
和谐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人民幸福的保障,也是最大的民生。我县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利用网格化信息系统,对辖区内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统一指挥调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格局。
城南社区网格员小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一小区内消防通道被私家车堵塞,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她立即联系车主,告知其消防通道的重要性,并协助车主将车辆移开,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网格员的工作很细致,她经常来小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我们群众居住得很安心。”社区居民郭女士说。
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工作人员通过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成功化解了一起因土地纠纷引发的矛盾。“调解中心的同志是真负责!他们不偏不倚站在中间,把疙瘩给我们解开了,不然真不知道要闹到什么地步。”当事人余先生感慨道。
今年来,我县通过强化风险源头防控、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动公共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建立“部门联动+专业智库”研判机制,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实现风险隐患“早发现、早研判、早处置”。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开展法律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引导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
“多亏了金融风险监测平台的及时预警,第一时间锁定异常交易线索,为挽回老人损失抢出了关键时间!”县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4月6日,建行城中支行的系统监测到一位老年客户账户有大额现金支取操作,结合客户神色慌张、状态异常,银行工作人员立刻启动“警银联动”机制,一边耐心安抚老人核实情况,一边同步报案。经快速核查,发现老人正遭遇“假警察”敲诈勒索。民警与银行工作人员默契配合,当场拦截了准备转出的5000元现金,并在网点门外成功抓获嫌疑人,追回被骗子要求“暂时保管”的手机。“要是晚一步,老人省吃俭用的积蓄可能就打了水漂。”该负责人说,如今这种“警银联动”模式,已成为守护群众“钱袋子”的重要屏障。
情系百姓守初心,履职为民增福祉。我县锚定群众“急难愁盼”,以民生品质提升行动为总抓手,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社会治理领域深耕细作,交出了一份饱含温度与厚度的“民生答卷”,让全县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步履更稳、笑容更甜。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日报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