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暑托班,让孩子们暑假有“趣”处

本报记者  刘琪  实习生  武传琦
  暑假,有不少家庭被“孩子无人看管”的难题困住。而我县公益暑托服务班点的出现,恰如一阵沁凉的风,轻轻拂去家长们的焦灼。
  据悉,我县在15个镇(区、街道)与4个大学生团队、县内专业教育机构合作,开设17个公益暑托服务班点,为城乡困境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暑期看护有困难的孩子,撑起一片温情的天地。
  7月21日,记者走进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公益暑托班,只见大学生志愿者正俯身辅导孩子们写作业,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里,知识的嫩芽在耐心浇灌下悄悄生长。课余时光更添热闹:志愿者陪着孩子们做游戏、看电影,欢声笑语撞碎了夏日的闷热。
  “这不只是看孩子,是真教东西、真暖人心啊!”在门口接孩子的家长许衡掰着手指细数,“作业有人细讲,还能学非遗手工,昨天孩子回来给我比划急救手势,那认真劲儿,比动画片里的英雄还神气!”
  此次公益暑托班为期28天,由各行各业资深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共同授课。课业辅导夯实知识根基,趣味活动点燃夏日活力,法治宣传筑牢安全防线……一系列特色课程串起充实的假期,让孩子们在学习中积淀、在互动中自信、在实践中长本领。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传递教育的温度。”县圆梦志愿服务中心志愿者孙思彤笑着说,“让孩子们在这里学得扎实、玩得尽兴,更能揣着被关心的暖意,带着这份力量好好长大。”
  与此同时,八滩镇中心小学的操场早已化作欢乐的海洋。“这边!”南京晓庄学院陶予支教团班主任徐春阳边跑边挥手。有人追球时摔了个屁股墩,立刻爬起来拍着裤子喊“不算不算”,阳光把孩子的影子拉得老长。
  “哥哥姐姐们讲的故事特别有趣,还会帮我辅导作业,以前觉得难的题目,现在一下子就懂啦!”三年级学生于滨豪眼里闪着光。
  “上课的时候,好多小朋友追着问我们明年还来不来。”徐春阳笑着说,“只要有机会,明年一定再和这些孩子相聚,继续陪他们成长。”
  “以前暑假最愁孩子没人管,整天提心吊胆。现在好了,孩子每天回家都像只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讲着暑托班的趣事,还主动学习,变化可大了。”家长于先生的感慨里满是欣慰——暑托班不仅解了看护难题,更让孩子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长。
  “为给孩子们更好的体验,我们八滩镇暑托班设置了爱国主义教育、安全知识、文明礼仪、心理健康和传统文化等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互动游戏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陶予支教团第十届队长何曼青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40余名困境青少年和留守儿童带来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暑假。”
  团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总结经验、优化服务,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加强志愿者培训、提升服务专业性,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受益,努力把暑托班打造成孩子们开心成长、家长放心托付的温馨港湾,助力孩子们度过每个有意义的假期。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日报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