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颖
7月3日,记者来到星创未智能科技公司生产车间,只见200余台智能设备正开足马力,高速运转;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精准切削金属,大型工业3D打印设备逐层构建复杂结构,精密注塑机规律地开合,发出低沉而有力的嗡鸣;自动化机械臂流畅抓取、定位、加工,火花飞溅中,一块块板材被精准折弯成型。
据了解,作为一家深耕产品设计、3D打印、手板模型、精密零件加工、钣金定制、快速模具、注塑模具及产品注塑等全链条的专业技术型企业,星创未智能科技始终坚持“短平快、精简少”的服务理念,为客户的产品研发、小批量试产、特殊定制乃至后期量产,铺设一条高效、敏捷的转化通道。在这片技术驱动、智能赋能的制造热土上,星创未智能正以专业实力为超过千家研发机构与创新企业提供着从“灵感到现实”的快速制造服务。
“我们承接的都是定制品。每天都有新的订单,几十家客户同时下单也是常态。”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星创未智能展现了强大的韧性与增长动能。“公司全年的目标任务是2亿元。目前,各项经营指标均超预期。截至6月底,已实现生产销售1亿多元,超额完成了‘双过半’任务。来到滨海这几年,我们的营收已经翻了七八倍。”公司总经理闫国兵告诉记者,这份成绩单的取得,源于公司前瞻性的布局与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打磨。
“市场对快速响应、柔性制造的需求激增,尤其是在高端装备、医疗器械、新能源及消费电子领域的创新研发阶段,对‘短平快’服务的依赖性显著提升。”星创未智能科技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先进的智能装备集群和高效的项目管理流程,精准把握住了这一轮机遇。“我们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从设计图纸到高品质样件或小批量产品的交付,这种‘精简少’模式下的敏捷制造能力,已成为吸引高端研发客户的关键磁石。”
业绩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星创未智能科技对研发与创新的不懈追求。“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下半年,我们还将投入1000万元用于设备升级和新材料的研发。”闫国兵介绍,在3D打印领域,公司持续攻克多材料复合打印技术难点,大幅提升了功能样件的结构强度和热稳定性,使其能直接应用于更严苛的测试环境,甚至替代部分终端零件,为客户的验证周期缩短了宝贵的时间。同时,对新材料的前瞻性研究,也正为公司构筑面向未来的技术壁垒。
“市场的需求在升级,我们的技术也必须持续迭代。”闫国兵望向繁忙的车间,语气坚定,“研发资金的投入,是星创未智能科技面向未来的关键落子。我们不仅要保持‘短平快’的服务优势,更要通过智能化与新材料双轮驱动,将‘快速制造’的品质与技术推向全新高度,助力更多创新力量加速崛起。”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日报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