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桥:绘就乡村蝶变新画卷

范进  吴仕巧  张一轩
  从无人机翱翔的高标准农田,到碧波荡漾的水产基地,再到枝繁叶茂的特色果园……蔡桥镇正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勾勒出一幅立体发展的壮美图景。近年来,该镇谋共富、促融合,乡村振兴开创新局面: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已建设完成7.6万亩,基本实现全域全覆盖,创建高产示范方19个5100亩,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4.78万亩、总产量保持在8.75万吨以上;生猪、水产、果蔬等特经项目平稳持续发展;集体收入超过40万元村100%、超过50万元村12个,总收入同比增长7.1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
  筑牢根基 守护粮食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蔡桥全力筑牢稳产保供“压舱石”,深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聚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保产量”与“提产能”相结合,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
  随着气温逐步攀升,小麦陆续迈入抽穗扬花期。这一阶段是小麦产量形成的“黄金时期”,也是病虫害高发、灾害风险加剧的关键节点。在十四顷村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伴随着螺旋桨的嗡鸣声,无人机如同灵动的“科技精灵”腾空而起,在种粮大户黄淮军的熟练遥控下,轻盈穿梭,精准地将叶面肥、农药均匀地喷洒在郁郁葱葱的小麦植株上。“以前人工打药,一家人忙活好多天,现在一台无人机一天能喷洒700亩,又快又省力。”现代科技赋能,全力提升了防治的效果与效率,为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我镇坚决守牢7.6万亩耕地红线,7.4万亩在田小麦长势良好,田间管理工作有序开展。”蔡桥镇农业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康胜鹏说:“启动建设高标准农田1.06万亩,打造高产示范方19个共5100亩。”
  从孕育希望的葱郁田野,到堆满丰收硕果的仓廪,从勇立潮头的科技探索,再到蓬勃兴起的产业蝶变,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蔡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澎湃动能。
  打造品牌 推动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蔡桥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突出品牌化打造,在保障粮食产量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特色资源,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当前正值梨树幼果生长期。新沙村达利园家庭农场生态梨园内,梨树枝繁叶茂,拇指般大小的幼梨挂在枝头。工人们手持疏果剪,穿梭在梨树间,优先剪除小果、畸形果和病果,按照标准间距保留健壮果。
  “农场梨园100亩,是第二年挂果。”农场负责人陈杰领一边疏果一边介绍,合理疏果能够确保梨树的营养供给集中在优质果实上,从而有效提高果实的大小、形状、色泽和口感等品质指标。“我们梨园今年7月26日准时开园,欢迎大家前来采摘。”陈杰领热情相邀。
  达利园家庭农场是一家集粮食、果树、蔬菜等综合种植为一体的家庭农场,主要栽培翠冠、秋月等名优蜜梨。陈杰领说:“我们大力发展蜜梨特色产业,带动周边群众进行蜜梨种植,开拓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今年以来,蔡桥持续优化2万亩稻虾、稻油和优质稻米等立体复合种养,巩固提升6500亩省级优质水稻种植基地,提升东顺小龙虾品质技术产量,放大“蔡家桥”“东顺香禾”等系列农产品、生态有机稻米品牌效应,强化乡土人才支撑,培育高素质农民280人。
  强村富民 擦亮幸福底色
  “强村富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蔡桥持续推进强村富民行动,坚持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让集体经济更强、农民口袋更鼓、公共服务更优。
  小龙虾作为夏季才有的美食,成为许多食客的首选。在永裕村江苏东顺农业发展公司的龙虾育苗基地里,工人们在各个水汽弥漫的大棚里忙着捕捞成品龙虾。63岁的当地村民朱庆民和妻子登上小船,熟练地将地笼从水中提起,一只只鲜活的小龙虾顺势落入盆中,经过初步分拣后发往市场销售。据了解,原先公司的龙虾苗都是从外地购入,存活率只能达到50%,现在通过基地自主进行育苗,龙虾苗的存活率达97%。
  经过多年发展,东顺公司已形成集稻虾综合种养、小龙虾苗繁育、藤蔓作物立体循环种养、绿色产品研发和餐饮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在7个行政村流转土地4000余亩,累计投资超6000万元,成为带动区域农业发展的标杆企业。东顺公司负责人表示:“未来三年规划新增投资3000万元,扩大企业规模,预计可带动周边500户农户年均增收1.2万元。”
  “老百姓的腰包鼓了,发展才更有动力。”蔡桥镇副镇长韩仁君说,今年以来,蔡桥放大“干部联村、一村一策”效应,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全面盘活用好闲置资产资源,新上渔光混养、林果栽培、劳务服务、房屋租赁等村集体项目5个,强村富民迈出新步伐。
  以科技赋能土地,以产业激活资源,以创新引领变革,蔡桥人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只争朝夕的干劲,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