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伟为
绿色发展,始于足下。近年来,我县坚持以新兴产业为支撑、传统产业为保障、未来产业为方向,不断汇聚发展澎湃动能,持续提升产业“含绿量”,坚决当好绿色低碳的参与者、推动者、示范者。
滨海港零碳产业园是我县逐“绿”前行的一次生动实践。作为全市能源基地建设的主阵地,园区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依托当地丰富的风光资源、广阔的空间腹地以及优越的港口条件,充分挖掘“绿电+冷能”独特禀赋。零碳产业园核心区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已建成标准化厂房16栋,综合楼、研发中心各1栋,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现已进驻一批重大项目。“滨海港零碳产业园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向新发力新兴产业,在项目招引中更看重企业的绿色发展潜力和技术实力,聚焦大绿能、大物流、大空间、大产业发展目标,推进‘企业节能低碳+系统集成降碳+用能替代零碳’,奋力跑出发展‘加速度’。”滨海港零碳产业园负责人说。
向“新”求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我县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今年3月,江苏国信滨海港2×1000MW高效清洁燃煤发电项目4号机组首次并网一次成功。据悉,该项目采用了全自主可控一体化DCS系统、煤炭智能采制化、梯级烟气余热利用等先进技术,发电煤耗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投产后每台机组每年更可直接减排二氧化碳量超20万吨。同时,配套建设的高效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使得项目绿色低碳优势凸显。如今,该项目两台机组相继并网发电,助力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加速建设。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促进企业产能不断释放。我县深入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和管理,将营商环境优化举措精准滴灌到企业的最渴望处,激发发展创新创造活力。同时,积极推进产业链协同招商、应用场景招商和产业基金招商,形成吸引上下游企业纷至沓来的“强磁场”。
唯信高纯石英砂项目建设现场,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忙碌穿梭在各个作业区进行生产设备调试安装。“项目能够不断刷新建设‘进度条’,离不开滨海良好的营商环境支撑。”看到项目顺利快速推进,现场负责人徐鹏程的话语中充满了肯定与认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县严格落实“帮办代办”服务体系,全流程安排专人跟进办理相关手续,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营商环境的不断向优,让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滨海“落地生根”。
中科融能科技公司生产车间内,智能物流设备穿梭运输,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工人们正在全力保障订单按时交付。“看着源源不断的订单,原本还有些担心,但是园区完善的基础设施与‘绿电’供应网体系,让我们吃了‘定心丸’。”公司总经理李付超说。我县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布局,培育落地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国家电投、三峡储能电站投入运行,中盛渔光互补项目并网发电;上海电气全球最大风电试验平台投运,全国首家陆上冷水鱼养殖项目正式运营,凯金锂电池负极材料、立洋海上风电运维等项目顺利投产,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临港产业集群。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招商引资全速推进,企业发展生机勃勃……我县以真抓实干的坚定决心、踏石留印的扎实行动,让一系列政策举措密集落地,沿海发展势头愈发强劲,零碳产业园、“绿电+冷能”利用示范区和零碳示范项目“1+1+N”发展路径,实现可溯源绿电接入,成功举办海洋LNG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绿电+冷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推介会等一系列活动,书写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