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三项清理”是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县坚持把“三项清理”作为破解要素瓶颈的有效途径,扎实有序加快推进,着力解决制约园区提标、产业提质、项目提量的“卡脖子”问题,千方百计挖掘园区内部发展空间。
改造低质低速的“泥泞小道”
“如果没有政府的牵线搭桥,我们被拖欠的工资可能永远也发不出来。”原泰悦木业公司员工动情地说。泰悦木业公司因债务纠纷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生产。得知这一情况后,我县有关部门主动服务企业,通过外引内联,经过长期洽谈,最终由台湾嘉钢集团成功接收了泰悦木业公司的全部厂房和土地,并且其债权人的利益均得到了全部兑现,2020年实现开票销售1103.83万元。
不仅如此,嘉钢集团的到来,还带动一批科技含量高、技术创新强、发展前途广的企业来滨投资兴业,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企业就达3家。
升级基础良好的“问题小道”
“我们的厂房、设备等都完好,拆掉搬走也可惜,现在与天华纱业集团合作强强联手,不仅企业得到了盘活,效益还得到了提升。”三明纺织公司一名主管表示。据了解,三明纺织曾为我县年销售超亿元企业,后因纺织行业疲软,经营困难,于2015年停产。在清理过程中,通过与江苏天华纱业集团合作,实现设备迭代、技术升级,在保持原有3.8万纱绽产量的基础上,日产麻灰纱达18吨。截至2020年末,开票销售达6366.27万元。
“‘三项清理’涉及利益主体多,情况复杂,不仅要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法。”县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县成立了破产专项清理工作组,依法查封被执行人名下厂房及土地使用权,推进破产执行程序;对拒不履行协议的企业,采用“先礼后兵”的方法,在长期沟通协调未果的情况下,通过司法介入,倒逼企业履行协议,有效解决了部分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打造高质高速的“康庄大道”
“以前,我们招商引资对企业的要求不高,造成了很多土地资源和政策资金的浪费,现在那种‘铺摊子’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了过去。”县工业园一位老职工回忆道。
近年,我县一方面优化为企服务,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另一方面不断提高标准,精心挑选适合园区未来规划发展的企业。严把资格准入关。制定资源盘活再利用项目准入标准,严把固定资产投入、开票销售和税收三个关口,坚持“亩均论英雄”。严把项目筛选关。按照“大项目进区、小项目入园”的要求,设置不同标准的激励政策;对新上项目,组织工信、发改、科技等部门专家和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对项目进行论证和技术咨询,通过强化过程管控,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益。严把资源利用关。围绕园区定位和规划,将清理出来的土地、厂房统一布局,整体开发利用,推动产业壮大形成集聚效应。
我县将继续推动“三项清理”工作,不断“修旧路”“补坏路”“建新路”,奋力开创园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