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三夏田间无烟火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年一度的三夏农忙生产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昨天,记者在界牌镇新巨村看到,村党总支书记顾君君正在麦田边和群众交谈着,仔细听他们的话题却不是秸秆禁烧,而是土地规模流转。
  为确保全镇三夏期间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界牌镇在三夏大忙之前,就已构建起“双禁”屏障。在各村醒目地段张贴标语,使得村民抬头就可以看到标语,使全镇上下形成了浓厚的秸秆禁烧氛围,从思想上增强群众不想烧秸秆的自觉;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农户及时收种,同时落实秸秆综合利用的各项激励政策,从行动上打消群众烧秸秆的心理;组织人员在田间地头巡查,严格执行“双禁”村规民约,从细节上引导群众树立不烧的规矩意识。
  “嫂子,你这麦收了秸秆打算怎么处理的呀?”“现在呀,干部劳神多了,我们操心就少了,村里已和人家公司联系好了,秸秆全由人家公司打包拉走,省事呢。”在官庄村一位村民告诉笔者,以前为了抢种,村民常和村干部“智斗”,干部眼一松他们就点火烧麦桩,然后邻居间“互助合作”,迅速耕耙抢种“销灰灭迹”,种个田跟做贼似的;现在村干部早早帮村民把秸秆的去处想好了,谁还会去“犯嫌”。
  来到条河村万亩小花生连片种植核心区,几位正在抢种花生的群众指着眼前一大片大麦茬说道:“现在我们界牌镇的镇村干部为民服务十分贴心,麦还没收呢,就画好了操作图,哪台机械收哪块地、留茬多高、耕耙多深,早早就安排妥妥的,我们已几年没烧秸秆了。”
  在淮河村田间水泥路上,戴着“界牌镇秸秆禁烧志愿者”红袖章,正在田间巡查的村干部顾德权说:“虽然镇里对秸秆禁烧要求仍然很高,严格落实了包干责任,但只要把我们群众收种的困难想在前,做在先,一个火点一丝烟都不会有,我们巡查就是尽责任,再上一道保险。”说起秸秆“双禁”,他颇有心得,显得十分轻松。
  耳闻目睹界牌镇的秸秆“双禁”工作,我们不由得要给界牌镇“功夫在诗外”而又事半功倍的“双禁”做法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