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观农事、察民情;他,走田头、传农技;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到镇驻村入户,扎根乡间田地……他就是县农业干部学校校长刘健。
走进刘健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靠墙的3个书柜,里面摆满了各种农业书籍,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工作笔记,记者随手拿了一本看上去有些年头的笔记本,翻开扉页,上面写着:“没有什么地方,比田间地头更为敞亮;没有什么担子,比农民需求更有份量;没有什么追求,比奉献‘三农’更有意义;没有什么境界,比勇于担当更为坦荡”。
“海峰、新圩、康庄等5个村,有1000余农户,都是我的服务对象!”长年累月与群众打交道,这些数字对于刘健而言,早已烂熟于心。
为帮助农民早日脱贫致富,2013年以来,刘健围绕提高农民群众整体科技文化水平和种植技术水平促增产增收,深入乡村大力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
“除每年用‘联感情送关怀、讲政策比发展、送技术办实事’等方法入户帮扶外,每年还开展‘农业科技专家行’‘新型农民培训’等活动。”刘健告诉记者,冬闲时节他还会带上宣传资料深入乡村巡回宣传培训;三夏农忙时节则到田间地头实地讲解,手把手传追肥技巧、面对面教防病虫技术;当群众遇到生产上的难题,上门询问或打电话、或利用微信咨询时他都热情解答。
截至2020年底,刘健累计争取协调各类帮扶资金300多万元,帮助211名低收入农户实施“到户脱贫产业”项目179个,深受群众好评。如今5个村的村容村貌变美了,集体积累变强了,百姓钱袋子鼓起来了,基层干群增收致富的干劲也更足了。
“农业局的刘校长,讲起课来响当当。句句科学有道理,条条适用又在行。种植治虫遇难事,刘健校长来帮忙。”这是康庄村群众为刘健编的一个快板书,饱含着该村群众对刘健的深厚感情。
2017年,在县农业园浦岗村、同心村、大套村、岭山村兴建果园时,村民们心里都犯嘀咕,镇里领导受村民们委托找到刘健希望他能答疑解惑。刘健闻讯后,第一时间邀请省农科院的专家团队一起来到果园,通过现场查看,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对该园区果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把脉会诊”,并现场提出技术措施和意见。在刘健的指导下,村民们的果园顺利建成,如今已是硕果累累。
从业23年来,刘健搞技术宣传培训的足迹走遍了全县15个镇(区、街道)、260多个农业行政村组。先后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85万人次,培植粮食和蔬菜类科技示范户8700多户,辐射带动3万多农户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50项以上。
2020年初,一场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措不及防。防疫面前,刘健在做好本单位24小时“包保”社区药店防控任务的同时,又上线开播了5期“农业科技专家行”网络直播课程,指导6万多农民在线学习、春耕备耕,“农技云课堂”服务模式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被宣传推介。与此同时,他成功帮助30多个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产销对接及网上营销活动,累计帮助销售大米、蔬菜60多吨,家禽1.5万余只,禽蛋6.2吨,既有效缓解了种养大户部分农产品滞销的难题,又有力延伸了消费扶贫的触角。
“富民是第一要务,更是民心所盼,向农民传授各种农业职业技能,培育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我们农技人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刘健说。23年如一日,刘健扎根基层、默默耕耘,用辛勤和汗水践行着一个农技人员的初心与使命,当好乡村人才振兴的“耕耘者”,深深地扎根在农业农村这片广阔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