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助人为乐是县见义勇为先进个人邵宏领的家风。
好家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但邵宏领一家三代军人默默传承,让这淳朴的家风成为引领向善的力量。
转业军人邵诗义 一马当先当表率
邵诗义,1937年7月27日出生在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乔楼乡余庄村,1954年12月应征入伍到广州军区某部队服兵役,由于表现突出,1956年9月被送到部队院校学习深造,1958年9月被分配到某部担任电台台长。1959年9月,他转业到广东省海口市(今海南省海口市)港务局,从事与电台相关的工作。
在组织的关心和帮助下,1976年9月,邵诗义被调到我县交通局工作,被安排担任港务处第一作业区主任。当时县港务处第一作业区有工人近200名,每次调整工资,邵诗义都坚持一碗水端平。1986年上半年调整工资的时候,负责外勤的王道荣符合上调工资的规定条件,但由于指标有限,邵诗义主动找到了县交通局领导,提出自己只上调半级工资,另外半级工资让给王道荣。
根据当时县交通局港务处的规定,家里经济困难的工人提交申请救济报告,邵诗义就有审批权,全年不超过两次。邵诗义定下了一条铁规矩:凡是不符合条件的,谁打招呼都不批;凡是递交救济报告时送礼品的,把礼品拿回去才收报告。
那时,每逢春、秋季开学时,面对上门借钱交学费的工友,邵诗义哪怕家里没钱时向别的同事借钱,也不让登门求助的工友空手而归。1996年9月,邵诗义办理退休时,许多工友闻讯后不约而同来到港务处为邵诗义送行,场面十分感人。
退役军人邵宏领 一如既往做榜样
1971年3月10日出生的邵宏领受到父亲邵诗义的影响,小时候就崇拜军人,向往军旅生活。1989年3月,初中毕业的他毅然报名应征,来到湖南省怀化市解放军某部服役。在连队里,邵宏领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因为训练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他被任命为班长;由于表现突出,他先后3次受到营、连嘉奖。
1991年10月,邵宏领退伍还乡,被安置在县商务局工业品公司工作;后企业改制下岗,2001年起,他做了出租车司机。
在从事出租车业务期间,邵宏领总是尽其所能为需要帮助的人送上关爱和温暖。2005年5月上旬的一天,邵宏领在县城送完乘客后,发现副驾驶座位上有一部手机,立即通过通讯录联系上失主交还手机。
今年2月20日深夜10点多钟,正准备休息的邵宏领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急促的呼救声。“不好,外面一定发生什么事了,我得去看看!”跑到出事地点,借着路灯的微光,邵宏领看到张家河河面上漂浮着一个人,双手扑打着水面,大声呼喊:“我活够了,不想活啦!”
坎东大桥下的张家河是条运输河,河面宽达30米,水深6米。看到在河里挣扎的落水者,邵宏领果断地对桥上的人说:“我到河里救人,你们找根绳子接应我。”说完脱下睡衣,扑通一声跳进冰冷的河里向落水者游去。闻讯赶来的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四中队民警于博宇将绳子扔给了邵宏领,经过警民合力营救,终将落水女子救上岸。
现役军人邵治恺 一脉相承添光彩
一家三代都是军人,这不仅是一种职业的延续,更是一种信仰的传承。邵宏领的儿子邵治恺从小受祖父、父亲影响,立志当兵。2020年9月来到解放军某部,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
优良家风就像指路明灯,照亮人生的前进方向。生活中,邵宏领对孩子严管中有爱,始终坚持以身作则,积极参加爱心捐款等社会公益活动,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孩子树立榜样。他们相信,只要他们身体力行给孩子做出示范,孩子就会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015年2月上旬的一天,邵宏领的儿子邵治恺和几个伙伴在县水建公司大院篮球场玩耍。不经意间,邵治恺发现一个类似钱包的布袋,内有8张100元面额的钞票,还有不少零钱和一串钥匙。他和伙伴们决定将捡到的布袋归还给失主。可是,他们在原地等到晚上6点多钟失主也没有出现。
此时寒风刺骨,伙伴们都相继回家了,只有邵治恺依然守在原处。一直等到晚上7点多钟,一位中年妇女匆匆赶来,问邵治恺有没有看到一个布袋钱包。核对无误后,邵治恺将钱物交还到她手中。后来,失主夫妇专门到县第二中学,特地赠送了一面锦旗,表达对邵治恺的感激之情。2015年第一季度,邵治恺被县文明办表彰为“滨海好人”。
“入伍之初,父亲就曾告诉我,穿上军装就意味着要肩负一份对国家的责任!在部队要不怕苦不怕累,向祖父的革命精神看齐。”如今,这位年轻人经过几个月的军旅生活的磨炼,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里素质,不管是各项技术还是有关技能都有了很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