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吴长青 辛静) 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如何破解党员学习教育与生产经营的时空冲突,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同频共振?近年来,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党员教育新路径,推动“车间学堂”“红色矩阵”等特色做法落地见效,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法”体系激活了非公企业红色动能。
每月必学+精读研学,打造“车间学堂”新范式。吕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党支部围绕“每月必学”“精读研学”要求,创新建立“车间学堂”,将学习阵地搬进车间休息区。结合党员职工作息时间,灵活利用工闲时段,每月组织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的集中学习。在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同时,结合企业实际学习安全生产、技能提升等实用知识,使党员职工在“化整为零”的学习中做到“学用结合”。
视频点学+现场同学,构建“云端+线下”双轨课堂。依托“智汇开发区·共话新发展”大讲堂,整合“视频点学”“现场同学”方式,打造常态化学习品牌。企业党员通过“学习强国”“江苏先锋”等平台随时点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一键直达”。同时每月围绕宏观经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主题,邀请专家学者现场授课,提升学习丰富度。
互讲互学+结对联学,激发党员职工内生动力。江苏鸿盈能源有限公司党支部以“互讲互学”为抓手,开展“车间学堂”大比武、党员职工创新创意竞赛等活动,鼓励党员立足岗位讲心得、讲案例、讲经验,形成“讲者精进、听者受益”的良性循环。同时,推动“结对联学”,与集团企业党支部开展联合学习,促进不同领域党员交流互鉴,拓宽视野、提升素能。
统筹共学+观摩促学,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开发区统筹企业活动阵地资源,构建“阵地共建、师资共用、资源共享”机制,支持企业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现场教学等活动。同时组织党员深入项目建设一线、技术研发前沿开展“观摩促学”,通过实地考察、案例研讨等方式,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感染力。
衔接融学+组织送学,实现学用融合常态长效。江苏苏盐阀门机械有限公司党支部将党员学习与工作例会、民主议事、技术攻关等日常工作有机衔接,推动“衔接融学”落地。在“红色车间”中设立党员先锋岗,组织党员带头攻克研发难题,申报专利多项,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开发区还通过“组织送学”,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打造红色书香润园区、艺企融合等品牌,推动红色文化进企业。?
该开发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实践表明,非公企业党员日常学习教育必须紧扣企业发展实际,灵活运用“+法”方法体系,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真正形成“党建强、发展强”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