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王瑾 梁建山) 近年来,县农业园紧扣“党建引领农业发展、支部扎根产业一线”核心思路,以“强基础、优服务、促融合”为抓手,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让红色堡垒成为护航园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
强基固本,筑牢党组织“硬底盘”。园区聚焦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从阵地、队伍、制度三方面发力补短板、强弱项。一方面,整合园区服务大厅、产业片区驿站等资源,建成8个“党建+产业”融合型党支部阵地,配套设置党员活动室、技术咨询台,实现“群众办事、党员活动、产业服务”一站式全覆盖;另一方面,优化党员队伍结构,重点吸纳农业技术专家、种植大户、企业负责人等15人加入党组织,组建3支“党员技术先锋队”,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产业的能力。同时,完善“支部议事、党员联户、考核评价”三项制度,将党组织工作与园区产业发展、农户增收等重点任务挂钩,推动基层党建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精准服务,增添产业发展“新动能”。园区党组织坚持“党建跟着产业走、服务围着农户转”,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针对农户种植技术薄弱问题,“党员技术先锋队”每月开展2次“田间课堂”,围绕果蔬病虫害防治、绿色种植技术等内容现场教学,累计培训农户500余人次,帮助解决种植难题30余件;针对农业企业融资难、销路窄问题,党支部牵头搭建“银企农”对接平台,联合金融机构推出“农业扶持贷”,为6家企业、20余户种植大户争取贷款300余万元,同时对接商超、电商平台,帮助销售农产品200余吨,切实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此外,党组织还牵头成立园区矛盾调解小组,由党员带头化解土地流转、用工纠纷等矛盾19起,为园区产业发展营造稳定环境。
深度融合,构建党建产业“共同体”。园区打破“党组织单打独斗”模式,推动“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深度融合,形成“党建引领、产业联动、群众受益”的发展格局。依托园区特色果蔬、生态养殖等主导产业,由党支部领办3家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以土地、劳动力入股,实现“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带动农户户均年增收1.2万元;在产业园区建设中,推行“党员责任区”制度,将12个重点产业项目划分给党员负责,明确进度节点、责任分工,确保项目早落地、早见效。目前已建成智能温室大棚20栋、生态养殖基地3个,推动园区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