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困助学献爱心
——记县慈善总会副会长、滨海欧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沈孝观
提起滨海欧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沈孝观,大家都耳熟能详。有着40多年党龄的他,始终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积极参与公益助学活动,免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联合企业家组织爱心助学,受到了县内外的广泛好评。
据了解,沈孝观的公益助学行动可以追溯到2005年。当年,他审时度势,购买原果林乡政府闲置房产作为校舍,创办滨海欧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针对劳动力市场以及企业用工出现的新特点,引进新办学理念,与70多家制造类、电子类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根据企业产业技术和用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电脑、针织、服装、冶炼、日用化工、旅游、餐饮、机电、食品加工等专业。
“助学,不仅是扶持学生完成学业,更重要的是要将他们培养成为有用之才。”为此,欧亚技校制定了爱心助学实施办法,细化了爱心助学管理细则,明确资助对象为社会孤儿、单亲家庭子女、特困家庭子女、残疾人家庭子女、农民工子女、失学辍学学生、留守儿童、其他原因引起的低收入农民子女以及需要帮助的困难学生等,并实行免费培训。
同时,与学生签订培训就业协议书,学生一年半或两年毕业后,相关企业优先录用,学校不仅保证每个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职业技能,及时实现就业,而且跟踪服务3年,保障学生稳定就业。这样的培训模式深受农村青年特别是困难家庭子女的欢迎。自2005年实行全省首家免费培训以来,始终坚持学习与就业无缝对接,惠及了一大批县内外困难学生。
在服务企业招工的过程中,沈孝观经常深入到四川、云南、陕西等地乡村宣传招工,看到当地一些农民家庭经济困难,他思考如何帮助困难家庭子女就学,提高文化层次和职业技能。他想到联合企业办学,自己先出钱资助困难家庭子女上学,培训专业技能,毕业后优先服务企业。相关企业支付部分培养费,既能解决企业招工难,又能解决困难家庭子女读书难、就业难,他的想法得到有爱心的企业家的响应和支持。
“当时,我在四川、云南等地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时,看到山区里那些困难家庭子女过早的失学辍学和孩子们渴求上学的眼神,让我的心情难以平静。社会责任,爱心奉献,促使我们在欧亚技校的基础上,成立滨海长三角爱心企业家助学联合会,利用政府的政策、企业的支持,既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入学和就业难题,又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紧缺矛盾。”沈孝观如是说。
2010年,沈孝观筹资300万元,注册成立滨海长三角爱心企业家助学联合会。联合会成立以来,国内有多家企业加入成为会员,成立了多家分校。他还与省青年干部行政学院、盐城工学院等高校联系,开展高级职业技能培训。目前,爱心助学模式遍及中西部地区17个省市,长三角爱心助学联合会分会(站)有160多家,积极参与困难家庭学生爱心助学活动。
在办学的同时,沈孝观还积极参与基金会的助学项目。他向陶行知教育基金会捐款60万元,用于公益助学活动;今年向县慈善总会捐款20万元,用于县实验小学两个校区的两间陶行知教育基金科技教室建设,助力我县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生们可以在科技教室内进行自制听诊器、古典电话机、手部X光、指纹之心、色彩魔术等有趣的科学实验,通过亲身实践,不仅掌握了实验教学技巧,也感受到了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和挑战。这要感谢盐城南亚服务外包有限公司的爱心捐赠。”说起学校受捐赠的科技教室,县实验小学人民路校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爱心在希望中绽放,希望在教育中成长。在爱心助学领域的持续捐赠,代表了沈孝观守护助学兴教事业的初心:“今后,我将在爱心助学行动上继续发光发热,让受助的孩子们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