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村富民”奏响乡村振兴共富曲
——界牌镇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富民手工坊,激活乡村“指尖经济”
8月15日,记者在双巨村的“富民手工坊”看到,十几位老人围坐在一张长桌前,一边做着手工活,一边拉着家常,欢笑声不绝于耳,场面温馨和谐。“这个活很简单,就剪剪线头。村部不但提供专门的空调房,还免费提供茶水和午餐,一天下来还能挣七八十块钱,对我们来说是天大的好事!”村民黄静笑着告诉记者。
双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胜圣介绍说,村里有不少家庭妇女,因为要照顾老人孩子,无法外出工作。为进一步丰富村民精神生活,增加村民收入,界牌镇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发展意识,打造“巧手联盟·共富工坊”品牌,经过多方考察,与大丰刘庄镇等地达成意向合作,选择成本低、易上手且工艺简单的手工制品制作项目,在各村成立富民手工坊,为村民们搭建致富平台。
“‘富民手工坊’成立以后,吸引了很多赋闲的家庭妇女到这边来做手工活,既打发了时间,又挣到了零花钱。”杨胜圣笑着说,“没有时间到这边的也可以把手工活带回家做,不影响照顾老人小孩,很受大家欢迎。”
今年43岁的叶文秀在双巨村经营着一家小型超市,记者看到她时,她正坐在缝纫机前赶制一批衣领。“我年轻时候在服装厂做过缝纫工,后来因为要照顾小孩就没再做了。现在村里有了‘富民手工坊’,我可以把活带回家做,不但照顾了家里,还兼顾了超市的生意。”叶文秀笑着告诉记者,“我光做这个手工,一天就可以挣到近200元,很知足!”
“我们在各村党群服务中心提供专门的带空调的房间作为手工作坊供村民进行手工制品制作,并免费提供茶水和午餐,使居家老人能够在农闲时间,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一边拉家常,一边做手工,既增加经济收入,又丰富精神生活。”界牌镇组织委员殷楠告诉记者,经过持续培育发展,界牌镇手工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全镇现有富民手工坊21个,已有200余名群众参与手工产品制作,每人每月可增收1500元。
双巨村富民手工坊。
村企联建,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
盘活闲置旧资产,激发富民新活力。去年以来,界牌镇深入贯彻落实市县“一村一策”要求,统筹协调,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村企联建新模式,建立健全村企、村村利益联结机制,铺就了一条“以企带村、以村促企”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
盐城新淮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界牌镇新巨村的村企联建项目。该公司由江苏坤歌智造集团联合滨海展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新巨村和淮南村共同建立,注册资金140万,项目占地面积3.5亩,协议总投资140万元,盘活了村集体原有废弃小学闲置资源。经过精心设计装修,购置自动裁线端子压着机、全自动刺破压着机、全自动铁氟龙焊接产线、注塑成型机、全自动同轴线生产线等一系列先进设备,专注于生活家电配线生产、电子专用设备制造、气压动力机械及元件制造和电子元器件制造等领域,产品供应坤歌集团配套出口至欧美等国家。
“我之前一直在昆山上班,去年底听说村里要办企业了,就果断回来了。现在在这里做生产线组长,主要负责所属生产线人员管理和工作安排。”新巨村村民刘章娟告诉记者,“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每个月不仅有3000多的收入,还能照顾到孩子,已经很满足了。”
“‘村企共建’的方式不仅盘活了村内闲置资源,还帮助村里30余名闲置劳动力解决了就业问题。我们企业于今年2月份投产,全年预计实现开票销售1000万元,税收30万元,村集体预计年增加经营性收入30万元。”盐城新淮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郝景伟告诉记者。此外,企业还特别注重带动暑期大学生参与实践培训,通过提供实习和培训的机会,让大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既有助于加强本地人才储备,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年轻活力和新鲜血液。
村企联建的关键在于寻找合作的结合点和共振点。界牌镇党委副书记周才东表示:“界牌镇将持续巩固拓展优势成果,找准村企联建契合点,选聘乡村‘CEO’,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准推动村企对接,全力实现乡村发展、企业盈利和农民富裕的‘三方共赢’!”
新巨村的村民们在家门口的公司上班。
特色种植,打造强村富民新引擎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支撑。近年来,界牌镇充分发挥农业基础与资源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特色农业,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打造富民强村的新引擎,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8月15日,记者在界牌镇周庄村菊花种植基地看到,村民们三五成群,正忙着给基地的菊花除草,田间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
今年65岁的胡才花是周庄村村民,常年在菊花种植基地帮工。“土地流转给村里种菊花,不但有租金拿,我还可以在这干活,一天有100多块收入。从锄草、管护,到采摘、烘干,基本上常年有活干,对我们庄稼人来说这点活很轻松,一年下来也能挣不少。”当记者问及帮工收入,胡才花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从种植到采摘、烘干、销售,我们的菊花产业基本实现了一体化发展。目前,我们周庄种植菊花面积450亩,品种有北京菊、香菊等。基地每天的用工30余人,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周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学军表示,将依托菊花产业,积极发展观光旅游、采摘体验等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提升菊花产业的规模化和品牌化建设,深入发展“菊花经济”,让菊花成为“强村富民”的支撑产业。
“菊花作为一种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农产品,具有耐旱、耐寒、生长周期短等特点,非常适合在界牌镇的气候条件下种植。”界牌镇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泳伸向记者介绍说。为了确保菊花种植项目的顺利实施,镇里多次组织种植主体到射阳县洋马镇考察学习,深入了解菊花种植、观赏、加工、销售等过程,实地参观菊花的培育、生长等情况。镇农业条线牵头与南京农业大学、雷洲菊花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采取“高校+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方式,引进先进的菊花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确保农民能够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雷洲菊花有限公司的加入,为该镇菊花种植项目注入了强大的市场力量,确保菊花产品的高效流通和广泛销售。
“菊花的种植不仅能够给群众和村集体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够有效提升人居环境。同时,菊花种植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菊花深加工、乡村旅游等,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界牌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各村已陆续开始试点种植,南京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将为整个种植过程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科研支持,从品种选育到田间管理,全方位保障菊花种植的科学性和高品质。”
在界牌镇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界牌镇的菊花种植项目迅速落地生根,村集体和群众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纷纷加入到菊花种植的行列中来,今年全镇种植菊花面积近2000亩。界牌镇人大主席刘德勋表示,下一步将立足本土特色,因地制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引导群众主动参与,逐步打造形成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发展,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周庄村村民在菊花种植基地进行田间管理。
劳务公司“牵线搭桥”,强村富民更有保障
为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解决村民就业难题,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界牌镇积极引导和扶持各村集体创办劳务公司。去年10月,界牌镇官庄村海优劳务公司应运而生,开启了探索乡村公司经营,带动群众增收,壮大集体经济的先行实践。
据介绍,海优劳务公司由官庄村集体出资成立。该公司依托镇全民创业园、科创园、周庄产业园等资源优势,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村民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服务。同时,通过与周边企业和单位合作,专注于提供劳务派遣、物业、保洁等服务。
今年56岁的王春霞是官庄村村民,从乡村卫生室退休下来后赋闲在家。“退休下来没事干,非常不适应。今年初,在村劳务公司的推荐下到成卓健康科技公司上班,从事后道工作。现在不光打发了时间,一个月还能挣到4000多元工资,真的太开心了!”王海霞笑着告诉记者。
“村民能就业、有收入,乡村就能振兴!目前,我们公司已为位于全民创业园内的成卓健康科技公司招聘用工14人,并为县科创园提供垃圾清运、保洁及食堂服务用工。”官庄村党总支书记李成生说,“村办劳务公司,不但可以为村民提供就近就业机会,让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同时也能为村集体增收。”
李成生告诉记者,该村在发展劳务经济的同时,切实找准突破口,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形式、不同年龄要求的工种,适时为村民提供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并根据企业用工需求派遣上岗。同时,为加强就业村民服务保障,村委会还设置了权益保障工作小组,积极协助就业的村民解决劳务纠纷,切实保障就业村民的合法权益。
“现在,越来越多的村集体开始创办自己的劳务公司,为村民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服务。目前,全镇共有这样的劳务公司5个,可解决400余人就业问题,带动村集体增加10万元以上的年收入。”界牌镇组织委员殷楠表示,村办劳务公司模式的成功推广,不仅有效缓解了村民的就业压力,还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实现了村民增收与村集体发展的双赢局面,让“强村富民”更有保障了。未来,该镇将继续深化“一村一策”战略,推动更多富民强村项目的落地实施,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不断激发村民的创造力和活力,共同推动富民强村事业的发展。
官庄村海优劳务公司与企业相关负责人洽谈企业缺工事宜。
借力电商直播,强村富民驶上“快车道”
“村干部”直播带货,既是新时期农村电商和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积极探索,也是我县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强村富民的创新举措。今年以来,界牌镇在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的指导下,依托区位、产业优势,强化示范引领,聚焦农村电商人才资源开发,全面推进村级集体电商工作,带领全镇走好“强村富民”振兴路。
强化示范引领,该镇选取基础较好的陆集、新巨等村重点打造电商直播示范点,固化每天的直播时间、直播时长,培养粉丝观看习惯,提高直播间活跃度。截至目前,直播间销售额最高的“红色新巨”累计销售已超9.8万元,华林、陆集累计销售超3.5万元。为充分调动各村开展直播工作的积极性,该镇还采取线上直播利润分成方式,有效调动了村干部参与直播的积极性,在重点村的示范带动下全镇各村因村制宜开展直播带货。同时,动态挖掘挑选本地特色产品上小黄车,及时协调处理产品上架资质方面的问题,不断扩大产品库,做到强强联合、合作共赢。截至目前,该镇21个村累计直播时长超2500小时、销售额超25万元。
要扎实走好“电商强村”之路,人才培养是关键。为此,该镇各村均明确专人负责电商工作,结合村干部后备人才储备培养,将直播带货作为优秀年轻村干部、后备干部锻炼本领的“练兵场”,广泛吸纳返乡大学生、创业青年、热心群众参与,确保村级电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同时,主动邀请县镇正能量网红参与村集体直播引流,现场培训指导,帮助各村电商从业人员提高水平、掌握技巧,增强直播间的趣味性、话题性、吸引力。镇不定期组织召开电商工作经验交流会,鼓励各村优秀电商人才交流工作经验,分享心得,探讨问题解决方案。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新形势下,敢于创新,才能有新出路。”界牌镇组织科员王少君表示,为推动“直播间高人气”向“农产品高销售”迈进,该镇坚持总结前期运营经验,进一步扩大新巨、陆集、华林等示范点影响力,加紧破题各村直播销售瓶颈,孵化带动更多群众参与电商浪潮,鼓励各村发挥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提高直播“变现”能力。
此外,该镇还抢抓界牌小花生即将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契机,上线“花生好事”高端伴手礼、杂粮礼盒等系列拳头产品,与电商直播结合,进一步叫响花生品牌,展示地方文化,助力强村富民;以生态文旅为切入口,加快打造淮南村健康果园、周庄村多彩菊花等主题电商直播基地,建设电商直播赋能平台,实现积聚直播人气和带动产业发展共赢。
“村书记带货,有效发挥了农村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有着积极意义。”界牌镇党委书记吴宝庆表示,下一步,该镇将坚持以基层党组织为纽带,统筹整合各方力量,将资金、技术、农产品和市场有机整合起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努力形成村村抱团发展、村企联合共赢、群众共同致富的格局。
陆集社区干部正在抖音直播带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