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力打造“务实民政、阳光民政、温情民政”上下功夫
——县民政局2022年工作回眸暨2023年思路
2022年,县民政局遵循“民有所求,我有所助;民有所难,我有所帮”的原则,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融合,统筹疫情防控,圆满完成年度民政工作任务。
在兜牢民生保障底线上突出精准高效
扎实抓好特殊困难群体专项排查整治,共入户摸排走访54509人,其中纳入保障和服务范围53410人,未纳入保障但可能存在特殊困难或风险1099人,发现308个问题,已全部解决到位。需要跟踪帮扶的重点户1929人,全部确定镇村两级包保责任人。建成县智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健全特殊困难群体巡访关爱机制。按照市民政局部署,试行社会救助“容缺审批”,省民政厅领导在全省救助工作推进会上给予表扬。
在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上突出转型升级
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整合14所农村敬老院,分步建设6所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2022年建成2所,累计建成3所。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等3项省级民生实事工程、城市街道“枢纽式”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等5项市级民生实事工程全面完成。制定《滨海县农村敬老院运行管理规范》《滨海县农村敬老院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性文件,全方位规范敬老院管理。深入开展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达标创建,18家养老机构全部达标。3977名空巢独居老年人全部明确关爱巡访员,建立常态化关爱巡访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尊老金“秒批秒办”,省民政厅领导批示在全省推广。
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上突出协同联动
坚持高位推动,通过“五个纳入”加快推动未保工作制度化。投入1000万元,初步建成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成省级示范点五汛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已建设21个镇级儿童关爱之家,累计投入520万元。将风险等级分色评估,由困境儿童拓展到留守儿童,实现困境和留守儿童探视巡访全覆盖。检察院“一颗星未检”、妇联爱心妈妈“温暖童行”等服务品牌效应不断扩大,教育部门开展的“阳光天使校校行”、相关社会组织开展的“让爱回家”“支教进村小”等活动,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中央、省级媒体上宣传报道。
在推进丧葬礼俗改革上突出提档升级
我县被确定为全省丧葬礼俗改革试点县,为此,县政府成立丧葬礼俗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县民政局建立工作专班,组织制定《试点工作方案》。积极推进一期投资5300万元的城市公益性公墓(孝德园)景观提升及骨灰纪念堂建设,加快推动第一批5个镇区纪念堂建设,完成天场镇绿杨公墓和陈涛镇七层公墓改造提升工作。在县内主要媒体解读丧葬政策,在村(社区)文化广场组织文艺宣传,在道路沿线设立公益广告,造浓丧葬礼俗改革氛围。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持续巩固殡葬领域专项整治成果,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坟墓平迁3281座。
在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上突出善为善治
会同县委组织部开展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加磁行动”,推动“十有”微服务全覆盖。制作《滨海县优化营商环境》宣传手册,介绍营商环境的做法和特色亮点,寄送给市级行业协会商会。扎实推进镇区地名规划编制,实现全县镇区地名规划全覆盖。开展红色地名故事宣讲进社区活动,广泛宣传红色地名文化,“红色地名”故事《家书碑上的红色记忆》荣获市一等奖,《从泥草屋走出的工人领袖》荣获市二等奖。
2023年,我县民政工作要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服务理念,以聚力打造“温情民政580”服务品牌为主线,在政策完善、项目支撑、品牌打造、责任落实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全县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实施“五网”联动,更好保障民生
聚焦社会救助,织牢兜底保障“安全网”,重点实施智慧救助工程,健全主动发现、监测预警、分类处置、统管联办、动态管理、巡访关爱等工作机制,提升救助的针对性、精准性、及时性。
聚焦养老服务,织牢老年生活“幸福网”。加快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步伐,重点实施天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八滩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引进社会公信力高、具有成熟运营经验的专业养老服务企业与农旅集团共同承接养老服务运营。提升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水平,确保年内福寿康养老院投入使用,开工建设“太阳谷”养老院,运营县社会福利中心。在通榆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整镇示范建设。
聚焦未保法规,织牢儿童保护“关爱网”。重点推进社工站常态运行,通过公开招标购买服务方式,引进社会组织开展服务。县成立社工督导中心,在试点基础上迅速在全县面上展开。
聚焦殡葬改革,织牢丧葬礼俗“文明网”。通过组织“丧葬礼俗改革树新风”文艺汇演进村(社区)、殡葬服务“一键联办”、骨灰纪念堂建设、殡葬服务车辆改革等措施推进移风易俗、生态殡葬,加快丧葬风俗改革试点步伐。
聚焦社会发展,织牢基层治理“和谐网”。加快组织实施村(社区)“壹家人”“温情民政580”系列服务,努力聚焦女性关爱、养老服务、儿童福利、基层治理等工作,开展“女性宜其家”“老年趣学堂”“儿童欢乐园”“助困温港湾”“文明新风向”等活动。开拓“指尖”服务新阵地,培育一批村(社区)网络直播带货人,打造一批网红直播示范村。
创新“八项”举措,更好服务民生
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容缺审批”。协调纪监委,按照“三个区分开来”原则,制定“容错纠错”规定,激励民政干部担当作为。推进养老服务“秒批秒办”。将尊老金“秒批秒办”做法,向居家上门服务拓展,着力解决老年人实际困难。实施未保集结“一哨联动”。细化未成年人保护“一哨联动”工作方案,常态化统筹调度、部门联动开展未成年保护工作。推行殡葬服务“一键联办”。推进“一键联办”智慧殡葬数字化平台建设,推动“身后一件事”“一站式”联办、一体化服务。深化红白喜事“逢事说四”。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围绕“节俭办事、文明办事、依规办事、廉洁办事”,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推动移风易俗。实施社会组织“七色管理”。根据社会组织业务范围,将社会组织以“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分类,打造“红星闪耀、橙心服务、黄色关爱、绿色健康、青色青春、蓝色环保、紫色智慧”七色管理品牌,培树社会组织典型标杆。赠送领证新人“幸福护照”。按照国家3A级婚姻登记机关标准,打造“1314·爱在滨海(幸福里)”婚俗文化打卡区,将颁证仪式引入结婚登记流程,向新人赠送“幸福护照”,让婚姻登记具有仪式感。发放政策宣传“温情礼包”。制作发放内装《惠民政策一本通》《防范养老诈骗一封信》和爱心礼包等物品的“温情民政580”特色拎袋,将社会救助政策送到民政对象家中。
追求“零距离”服务,更好情系民生
开展情系民生“四零”服务活动。一门受理零推诿。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一件事办理制”,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效能。主动服务零距离。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用“自己跑”代替“群众跑”,当好群众的服务员和贴心人。精准服务零差错。积极开展业务技能岗位练兵,引导民政干部学业务、钻业务、精业务,打造服务更顺畅、落实更高效的服务品牌。坚持底线思维,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持续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及时就地化解信访矛盾,时刻守牢廉洁自律思想防线。温情服务零投诉。建立7个督导工作专班,机关人员全部挂钩联系到镇区,切实做到政策宣讲到基层、走访调研到基层、业务辅导到基层,推进民政工作在基层落实落地。
民政局工作人员检查养老机构老人健康档案
为特殊困难群体发放民政温情救助金
志愿者到敬老院为老人包粽子
敬老院里欢歌笑语
西坎村儿童关爱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