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民医院专版
2022-04-25 08:31   浏览人次:

“党旗红”引领“天使白”
—— 县人民医院在抗疫中凝聚“红色力量”

  面对新一轮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今年以来,县人民医院党委统筹安排,坚决扛起疫情防控责任,全院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在紧急驰援上海、支援苏州核酸检测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充分展现先锋本色,以实际行动诠释初心使命,用辛勤汗水为党旗增辉添彩,筑起阻断疫情的坚强堡垒。
  针对全民核酸检测演练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医院党委火速抽调骨干人员,积极投身全县核酸检测工作,在人机24小时不停歇的情况下,圆满完成全县全员两轮核酸检测任务,每轮检测达70余万人次。他们夜以继日,连续作战,全力以赴用时间和病毒赛跑,用最有力的行动展示出滨医人的“硬核”担当。自3月15日以来,累计检测321198管。
  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吴限每天奔走在各个点位,对整个工作运转进行统筹部署,看秩序、观环节、解难题、保供应,确保核酸检测工作平稳有序进行。第二党支部书记、体检中心副主任吴加滨,是一名有着32年党龄的老党员,负责检测基地的行政调度、物资供应等工作。目前基地实行闭环管理,24小时为核酸检测工作服务。公共卫生科党员李运林负责核酸基地信息统计上报等核酸检测辅助工作。预备党员吴培培负责核酸基地样本收集核对工作。
  接到驰援上海通知后,医院党委立即选派21名护理人员作为援沪的首批队员。4月3日,第二批援沪人员集结,星夜赶往上海。4月12日,又选派15名护理人员驰援苏州……白衣天使们身披“战甲”,一次次奔赴在抗疫前线。
  援沪医疗队抵达上海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他们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连续20多天坚持奋战在核酸检测一线,腰酸背痛、声音嘶哑,脸上深深的勒痕,衣衫被汗水浸透,护目镜满是水汽……他们毫无怨言,用实际行动牢牢筑起疫情防控线。
  共产党员王高勤是医学影像科的一名主管护师,既是援沪医疗队的领队人,也是队员们日常生活的主心骨。有着援宁援扬经验的她带领队员们,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采样;挑灯夜战为居民采集核酸;替下高温中暑的同事完成剩下工作……老年医学科主管护师王雷雷是第四党支部组织委员,有着援宁援苏经验的她,再次加入援沪医疗队,面对繁重的采集任务,无论暴雨还是烈日,每次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产科副主任护师张文静,是一名拥有10年党龄的助产士,更是一名“战疫老将”,曾在多个医学观察隔离点担任医疗负责人,有着援苏经验的她,驰援上海,更是义无反顾。
  他们是奋战在疫情一线的每一个滨医人的缩影,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勤付出、默默奉献,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诠释着对党的忠诚与奉献,尽管岗位不同,但每个人都用无所畏惧的担当、用舍小家为大家的至诚之心,筑起一道道疫情防控的坚固堡垒。

县医院签约名校优生24名

  自去年底“名校优生”引才工作启动以来,县人民医院党委高度重视,明确专门人员先后赴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9所名校开展线下政策推介和宣讲,取得丰硕成果。目前,该医院已签约名校优生24名、普通高校学生33名,其中硕士29名、本科27名。
  在扬州大学医学院“名校优生”专场宣讲会上,县医院党委书记吴限现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氛围热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专场宣讲会结束的当晚,吴限又转战到南京中医药大学专场宣讲会。县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戴斌还参加市医疗卫生系统(第二批)名校优生专场招聘宣讲会。每到一处,该院领导都逐条解读我县“名校优生”一系列引进政策,并对医院后续人才培养措施进行详细说明,充分展示县医院对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的重视,尤其是对名校优生和各类优秀学子的渴求。
  该院主要负责人表示,成绩代表过去,未来任重道远。医院党委将进一步细化人才培养补助,提升奖励激励标准,充分利用各级政府的人才政策,努力通过加快学科和人才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更高水平的三级综合医院,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先进的医疗技术,不断增强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为“健康滨海”建设再立新功。

召开月度工作例会

  近日,县人民医院召开月度工作例会。该院党委书记吴限到会讲话,党委副书记、院长戴斌主持,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以上干部参加。
  吴限在讲话中指出,县医院管理要上层次,各科主任要适应新的管理要求,月度例会上,要经常“红红脸、出出汗”。中层干部是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者,工作的每一步都要做实做细。各科室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坚定加快发展不动摇;要坚持科教研兴院和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目标定位不动摇;同时,要依托在全市中心片区位置优势,始终坚持区域中心医院建设不动摇,为医院进一步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戴斌点评了临床各科室前期业务指标完成情况,对下阶段全院工作作了部署。医务科负责人通报了全院临床各科室对标等级医院欠缺医疗技术的落实和推进情况。监察室负责人通报了全院3月份收到的信访、投诉以及院长热线办结情况,并要求涉事科室负责人现场汇报问题处置结果和改进措施。

集结医疗队援沪抗疫获点赞

  奥密克戎变异株来袭,上海疫情牵动人心。连日来,县人民医院集结21名援沪医疗队队员,奋战上海疫情防控前线,支援配合开展核酸采样等工作。援沪医疗队队员们同时间赛跑、与病毒竞速,目前已在沪奋战20多天,为打赢上海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力量。
  援沪医疗队队长王高勤说:“早已做好被随时抽调的准备。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国家有难,我冲锋在前,理所应当!”
  3月31日晚21:30,援沪医疗队全体成员抵达启东。大家顾不得车途的劳顿,在进行简单就餐后,便逐一开展防护服穿脱考核,直至凌晨两点半钟才结束。
  4月1日清晨5:00,经过3个小时的路途,医疗队员们顺利抵达上海宝山区大场镇大华新村点位,开展第一天的核酸采样工作。仅当日,他们就采集11664人次,其中上门采集133人次。医疗队员们不仅负责每天不同点位的采样任务,还承担上海部分地区全民核酸采样工作。
  上海全民核酸检测任务量大,程序复杂。面对这样的高压态势,医疗队员们与当地工作人员协同配合,快速度、高质量完成一项又一项工作任务。在浦东洋泾街道和浦西大场镇、罗店镇等多个点位,都洒下了他们的汗水,留下了他们拼搏的身影。截至目前,他们已累计开展核酸采集近20万人次,其中上门采集3万多人次。
  医疗队员王莹介绍说:“连续高强度的工作,大家需要克服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每天都不知道自己要走多久的路,敲响多少次门,也忘了自己重复多少次相同的话语,只记得当自己忙完工作的时候,已是深夜。”
  值得一提的是,医疗队员在结束每一天的忙碌后,仍不忘坚持认真总结当天的工作经验,为第二天完成任务做足准备。
  上海的繁华,他们无暇欣赏。对他们来说,最美的春光是在工作中听到当天群众的一声声“感谢”,是一份份核酸“阴性”的报告。
  21名援沪医疗队员,21名精兵强将。她们不惧危险、不辞辛劳、昼夜作战,全身心投入到上海战疫一线,以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顽强拼搏的昂扬斗志,为打赢上海疫情阻击战作出了贡献。你们就是英雄!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