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发展形势 科学谋划交运工作
2022-03-04 20:06   浏览人次:
  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县长吴启标发出“吹响向海图强集结号、打好强势崛起主攻仗,在沿海高质量发展中勇当排头争作表率”的动员令,令人振奋。
  随着国务院批复同意《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进黄河故道片区乡村振兴和黄海新区建设,交通运输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产业,迎来多个重大国家战略叠加的重要机遇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将更加重大,任务将更加艰巨。这是时代赋予交通人的光荣使命。县交通运输局将抢抓机遇、乘势快进,提速推进滨海港铁路支线、滨淮高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畅通水陆联运、聚势织密交通网络,提升交通枢纽融通度,在滨海高质量发展强势崛起的伟大实践中,不负众望、不辱使命。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市、县党代会精神开局之年。做好今年交通运输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今年的交通运输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决策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交通运输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注重服务大局,为沿海发展、黄河故道片区乡村振兴、黄海新区建设做好服务保障,加快建设交通强县,坚决当好滨海向海图强、强势崛起的开路先锋,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交通运输工作的主要目标概括为“1+3+6”:“一条主线”,始终围绕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这条主线,突出绿色安全和高质量发展;“三个聚焦”,聚焦”两重一实“、聚焦黄河故道、聚焦黄海新区,推动交通运输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六大任务”,立足加快建设重大项目、努力办好民生实事、全面加强行业治理、优质提供运输服务、坚决守牢安全底线、持续深化党的建设,让交通运输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县人民。
  坚持项目为王,以交通重大项目建设带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完善
  计划完成投资约54.22亿元。滨海港铁路支线于2020年12月开工,计划2023年6月竣工。2022年计划基本完成主线工程,年度完成投资20亿元。滨淮高速于2021年11月开工,计划2024年12月竣工。2022年计划完成桥梁基础50%及路基50%,年度完成投资30亿元。328省道改扩建二期于2020年12月开工,计划2022年12月竣工,年度完成投资1亿元。高铁商务中心计划2022年4月开工,2023年6月竣工。2022年计划车站部分投入试运营,年度完成投资0.8亿元。海港大道与北海大道连接线计划2022年6月开工,2023年9月竣工。2022年计划全部完成涵洞、小桥、大桥桩基建设,并完成路基40%、大桥下部结构30%、雨水工程90%,年度完成投资0.9亿元。204国道大中修,对204国道约5公里进行大中修,计划2022年8月开工,2023年2月竣工。2022年计划完成70%工作量,年度完成投资0.12亿元。在项目规划上,既注重大框架大格局、又注重小细节小设施,既注重广覆盖大网络、又注重微循环小循环;在投资模式上,着力解决资金问题,改变传统的施工招标方式,通过“投资合作方+工程总承包”模式,引入实力强、信誉好的央企作为投资和施工方,既解决资金筹措难题,又便于做好项目管理;在工程管理上,进一步加强项目立项审批、招投标、工程施工、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监管,确保项目建设事项公开、过程阳光、品质优良;在矛盾协调上,继续做好滨淮高速、滨海港铁路支线等重大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属地服务和配合工作,确保做到矛盾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到场、第一时间解决。
  坚持造福民生,以“四好农村路”提升改造带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2022年计划对“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24.6公里、改造桥梁18座、大中修30公里,6月开工建设,12月投入使用,年度完成投资1.4亿元。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的发展模式。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促进农业发展、服务农民增收为重点,加快新一轮“四好农村路”提升改造和美丽乡村旅游公路建设,将农村公路打造成资源路、风景路。深入开展农路沿线和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日常养护,保证道路安全畅通。以通镇村公交车、通校车路段和临边、临水路段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安防设施、改造危桥,将农村公路打造成幸福路、平安路。加快镇区客运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完善农村物流“县、镇、村”三级网络体系,建设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实现农村公路由“通一方”向“富一方”转变,将农村公路打造成产业路、致富路,助推乡村振兴。
  坚持依法行政,以综合执法“滨海模式”带动行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深化法治交通建设。以党员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行业安全从业人员等为重点,加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安全生产及交通运输行业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法制宣传教育培训,切实增强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法律素养。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三项制度”,加强执法队伍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升执法效能。提升智慧执法水平。继续完善“一体化+智慧执法+信用监管”综合执法“滨海模式”,争创全省、全国试点,加快推进现代科技与交通综合执法工作深度融合,提升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服务中的应用,不断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大交通执法力度。加强运输市场管理,深化综合执法“滨海模式”运用,加强部门协调,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黑车”、超限超载等非法营运行为;规范出租公交、驾培维修、邮政寄递经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交通建设市场管理,把质量监管贯穿到项目建设全过程;强化内河港口码头管理,实现规范建设、良性发展。
  坚持提质增效,以便民利民惠民措施带动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均等化
  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覆盖、常态化,保证做到“放得开、管得住、服务好”;服务窗口严格“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办理制度,做到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完善交通枢纽换乘衔接服务体系。推进高铁商务中心建设,提升出租汽车服务能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根据农村客运、城乡公交现状及城乡群众出行需求,适时优化调整城乡公交线网布局,加密班次、增开班线,推进“县、镇、村”全域公交线网无缝衔接,提高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服务水平和集散效率。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坚持常态化监督检查,严格落实高铁站、汽车站、水路口岸、港口码头、交通运输工具、冷链物流、邮政寄递等重点领域管控措施,压实企业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严密做好“外防输入”工作,牢牢守住交通防线,切实防范疫情通过运输环节传播,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坚持底线思维,以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带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强化主责、履职尽责、失职追责,压紧压实部门监管责任,推动“三管三必须”继续在行业内落到实处,确保“三年大灶”圆满收官。加强智慧交通建设,以希翔科技公司为试点,扩大引进第三方管理平台在货运安全管理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深入持久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以“两客一危一货”为重点,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从源头上消除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以实施公路安保设施建设、危桥改造为重点,抓好重点路段隐患排查治理,提高交通本质安全水平。切实运用好信用惩戒、约谈、限制新增运力、依法罚款、吊销许可等有力手段,加大对企业安全违规的惩处力度。强化重点时段保障。重抓全国“两会”“五一”“十一”等重点时段,特别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等重大活动期间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同时做好春运疫情防控和安全保障工作。及时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全面做好应对防范工作。严格落实重点时段和重大活动期间领导到岗带班、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和信息报告制度。
  坚持党建引领,以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带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更加主动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政治营养,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建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体现在综合交通建设各个方面,把管党责任向基层传导。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做到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更大力度改进作风,坚决反对“昏懒庸贪”,旗帜鲜明支持干事创业。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有违必查、违纪必究。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严肃财经纪律,深化工程建设、行政审批、人事任免等领域廉政监督和风险防控。大力加强交通队伍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文明交通创建活动,挖掘干部职工的典型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展示交通运输部门良好形象。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二十字”好干部标准,从严把好选人用人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拓展学习、培训渠道,为干部职工成长进步、提升能力搭建平台,推动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