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坎街道全力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今年以来,在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中,根据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以及创建工作职责清单,东坎街道承担了摊贩备案管理、食品快检等工作任务,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初现成效。
深化思想认识。东坎地处城关,人口密集,餐饮企业众多,食品安全监管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东坎街道迅速把街村两级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决策上来,充分认识食品安全整治提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继续弘扬勇于担当、奋力作为的攻坚精神,在这次创建工作中充当主力军、打好主动仗,为全县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作出应有贡献。
加强宣传发动。抽调200多名街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组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队伍,充分发挥30个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站作用,通过发放相关资料、张贴宣传标语、新媒体转发等各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的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力求家喻户晓。同时,在县城各住宅小区、沿街商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银行和通信营业厅、市民广场(滨海公园、南湖、清水湖、西湖、体育中心)等公共场所内,对广大市民进行滚动式、全覆盖问卷调查,不断调动市民的参与热情。
严抓重点环节。在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重点领域积极开展问题排查整治行动。及时配合县相关职能部门,对存有食品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出重拳、严整治,以啃“硬骨头”的精神推动食品安全创建工作从源头整治,同时打造一批“管理规范、群众满意”的食品安全示范企业,以正面典型引领食品行业整体质量的提升。开展食品快检。东坎街道及时安排专人负责,每日开展食品快检上传数据至监管平台,并进一步做好相关台账和快检记录的整理归档。抓实抓好农贸市场管理。明确专人保洁确保市场内环境整洁,配合县职能部门做好对严禁活禽交易宰杀、熟食摊位亮证经营、农贸市场快检室的有效监督。
提高”四率”推进人大换届选举选民登记
连日来,为稳步推进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东坎街道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持续开展学习宣传、摸底调研、动员培训和工作座谈等活动,努力提高“四率”,即,工作落实率、群众知晓率、操作准确率、选民登记率。
组建机构,提高工作落实率。设立了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对划分的20个选区都落实了一名班子成员任组长,分工干部任副组长,机关干部做成员,负责业务指导和工作进度督导。以各村(社区)书记为具体责任人,全面负责辖区内的选民登记工作。
重点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通过各村(社区)公示栏、横幅标语、宣传资料等方式,帮助广大选民详细了解选民登记的时间、要求、政策等,努力实现全覆盖。同时,利用登记选民时机,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加强与外出务工人员的沟通联系,积极动员其回乡参选。张贴、悬挂宣传海报350张、标语200余幅,发放选民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2000余份。
强化培训,提高操作准确率。本着“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分别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动员会和业务培训会,让所有参与换届选举的工作人员掌握相关政策规定,确保选民登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将选民登记培训资料及时上传至微信工作群,安排组织办工作人员在线解答选民登记工作中的疑点、难点问题,确保相关工作持续有序进行。
精准摸排,提高选民登记率。紧密结合户籍和实有人口清理登记专项工作,要求各村(社区)加强与派出所的沟通联系,认真核实“人户分离”情况、外出务工人员情况及返乡情况,对“人户分离”的人员,及时通过核实户口簿后进行登记;对长期在外的务工人员,通过电话方式进行登记;对在家务农、经商,以及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选民进行入户登记,切实做到不错登、不重登、不漏登。
双拥传统绽放出新的光芒
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引领下,东坎街道以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勇气、军民同心共筑梦的姿态,为创成省级双拥模范县城贡献城关力量。在创建工作中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的东坎使命。
创建军服阵地,确保双拥工作落实到位。东坎街道下辖30个村(社区),户籍人口19.4万人,在抗日、解放战争中涌现出李阜中、孙志墩、孙海洋、孙永军等革命烈士。街道现有退伍军人7811名,重点优抚对象822名,是全县服务对象最多的镇(区、街道)。新建成的东坎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总面积600平方米,设有党建综合室、服务大厅、招聘信息展示区、老兵聊吧、老兵读书角、老兵调解室、红色文化传播中心等多项功能室。2020年成功创建成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被市双拥办授予“双拥工作先进示范点”“盐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先进集体”。2021年获评省级“红色示范站点”。30个村(社区)也建好退役军人服务站,打通服务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给广大退役军人一个温暖港湾。在重要节日开展祭扫烈士陵园、走进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国防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街道双拥成员单位在创建工作中的参谋助手作用,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及时掌握情况,把握工作进度,提出建议意见,为上级党委政府做好参谋;积极探索形成一系列双拥配套制度即走访慰问制度、立功受奖制度,在平时工作中就要做到“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不断增强双拥工作的针对性和创造性,确保双拥创建工作优质高效推进。
拓宽就业渠道,确保就业创业落实到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成果导向,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充分就业创业。加强与高新创业科技园合作,为退伍军人就业搭建桥梁,举办工业园区专场招聘会,与园区38家企业合作,提供近90个岗位,对成功签约的退役军人,实行实名制就业跟踪管理,实时掌握就业动态,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问题。做好与银行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贷款对接工作,一如既往地开放和宣传支持退伍军人富民创业贷款绿色通道,引导广大退役军人发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让退役不褪色、退伍不褪志的精神风貌在新时代继续延续。在今年盐城市第二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中,东坎街道退役军人王延山、王长春分获第二名和第三名。
推进军民融合,确保优抚政策落实到位。利用元旦、春节、“八一”、国庆等重要节日,组织街道、村(社区)干部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了解退役军人特困家庭和困难人员,对生活有困难的退役军人家庭,开展“一对一”帮扶援助,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走访了解驻坎部队官兵家庭在医疗健康、就业创业、子女教育、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困难需求,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为其办实事解难题。做好7811名服务对象悬挂光荣牌工作、为97名现役军人家属送立功喜报、迎接124名退役军人光荣返乡工作,想方设法帮助官兵解决“三后”之忧,真正做到让县委和县政府放心、让现役军人安心、让退役军人暖心。
“三强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东坎街道充分发挥城关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注重创新方式方法,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分层次、有重点、广覆盖地组织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
强化党史理论学习。多层次开展党史理论学习,化“被动”学习为“主动”体悟。截至目前,街道党工委中心组党史专题研讨学习10次,召开街道机关全体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会8次,各村居两委班子开展党史专题集中学习7次。清明前后,街道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开展党史“第一课”学习活动31场次;街道党工委中心组、各村居两委班子召开建党一百周年专题学习31场次,开展“书记”上党课活动45场次,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31场次。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站位,以更大力度、更广深度激活党员和广大群众学习热情。
强化“线上”“线下”并重。以“线上”平台为抓手,广泛发动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和村居广大干群参与线上观展活动,全力推进“百年征程 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1921—2021)” 观展工作,从8月10日到8月15日,共发动6121人观展,留言6081条。打造“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品牌;结合学习强国江苏平台开展学习打卡党史教育进基层活动;赴阜宁廉政文化教育专题开展“学党史·悟思想·守廉洁”参观学习活动;组织观看“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在滨海主题图片展。
强化学习实践效果。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成效的实践考场,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领头羊”“排头雁”作用,梳理出包括保障和改善民生15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项、贯彻新发展理念1项、提供优质高效政务服务1项,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2项,共计21项、5大类别任务清单,按照周汇报制度逐步推进,目前已办结项目12个。
加快整治河道河坡种植
连日来,为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县城水环境质量,东坎街道按照县政府《关于开展县镇河道生态提升突击月行动的通知》及河长制相关要求,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推进措施,明确整治重点、全面整合力量、刚化干部责任,深入推进生态河道建设。
清理河道河坡种植。严格按照文件精神,在今年秋收前,要求街道分工干部和村(社区)干部一起对夏季以来老百姓在河坡抢种情况进行登记,并逐一上门要求秋收后不得再行种植,尤其是中八滩渠、北八滩渠、响坎河等重点地段,每天安排人进行查看,确保不出现新种植情况。开展清河行动。在做好5条县级河道整治的同时,对18条镇级河道、221条村级河道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出动挖机100余台,人工2000余人次,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河道保洁。对3条黑臭水体进行全面清理,进行常态保洁。清运秸杆300余车,及时清除河道河坡垃圾30余吨、杂草河面20000多平米,切实做到河面无飘浮垃圾、河道无阻水秸秆、河坡无乱种乱植。整治河道边乱搭乱建。由各河长带队,组织街道环卫部门及村居干部260名,对辖区内河道进行了摸排兜底,对发现的乱搭乱建场所坚决一拆到底,截至目前,共整治河道边鸡棚78处,旱厕、废弃建筑物等168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