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
陈海飞
近年来,我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将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作为推动城市能级“大跨越”的重要机遇,以“四个最严”为遵循、以“四有两责”为引领,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大力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全县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 凝聚党政同责共识,落实落细食品安全责任制。一是立足高位推动。始终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保障民生工程来抓,修订完善《县委常委会成员、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综合考核内容,把食品安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二是完善网格体系。县政府与县食安委各成员单位、镇(区、街道)签订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进一步理顺食品监管体制。在各镇(区、街道)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聘用食品安全协管员296人,健全“一村一社区一员”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机制,将食品安全纳入网格化治理体系,构建了县、镇、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强化。三是落实经费保障。将食品安全监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持合理增长,2019年以来,累计安排专项资金4000多万元用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食品监督抽检、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明厨亮灶”和智慧监管平台建设、镇(区、街道)食品快检中心建设、食品安全举报投诉奖补和执法办案等经费。今年还投入近3000万元用于无害化处理、瘦肉精检测、水产品监管等重点工作保障,安排360万专项经费对全县重点农贸市场农产品快检室建立进行奖补,投入100万元新建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为提升全县食品安全水平提供了有力经费保障。
—— 严格关键环节管控,着力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一是突出源头治理。落实落细农业标准化生产源头监管制度,6个规模生产基地全面推行质量安全合格证制度,我县获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组织全县库存粮食普查、原粮卫生质量检查、“四查一补”,库存粮食数量充足、质量完好。全县20家企业35个产品申报绿色食品,12家企业进行有机农产品认证,创建4个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5个省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15个镇区创建“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大套蜜梨”“陈涛粉丝”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滨海大米”荣获江苏稻米博览会银奖。二是严管生产经营。按信用等级情况对全县71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全覆盖检查,企业自查报告覆盖率、考试率及合格率均达100%,白酒、食品添加剂、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实现电子追溯体系全覆盖。指导农贸市场开办者建立食用农产品检测等“五项制度”,严格生猪屠宰和猪肉市场检查,累计立案查处90起,查扣销毁未经检疫的猪肉3426公斤。全县食品小作坊登记率100%,采取“一品一策、一坊一策”方式推荐5家小作坊申报江苏省“名特优”小作坊,3家高分获评,全市“名特优”小作坊培优工作现场会在滨海召开。三是聚焦餐饮监管。实行餐饮量化分级管理,全县持证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率和公示率达100%,食品安全管理员抽查考核覆盖率和合格率均达100%,加强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农村集体聚餐活动管理,督促集体聚餐主办者和乡厨经营人员严格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等系列活动,新建1个高标准净菜配送中心,为全县学校食堂提供净菜配送和7家学校提供集中供餐服务,累计检查学校食堂、集体供餐单位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3260户次,行政约谈68户,责令落实整改523户。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覆盖率100%,日处理50吨的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行。
—— 聚集重点领域突破,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一是紧盯热点难点。建立“日常检查+飞行检查+专项整治”的监管体系,先后组织开展食品小作坊、肉制品、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农药兽药使用减量专项整治等系列专项检查40余次,检查各类市场主体11000余家次,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6600余条,并实行闭环管理。从严查处制假售假、非法添加、使用有毒有害、过期变质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经营过期食品、“五毛”食品等违法行为,立案查处食品类案件320起、罚没入库2000余万元。二是健全技术支撑。整合检测资源,组建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在各镇(区、街道)设立食品安全快检中心,农贸市场实施标准化改造并建成标准化食品安全快检室,公安部门高标准快检实验室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将食品检验工作纳入全县食品安全目标任务考核,2019、2020年分别按不低于6批次/千人开展食品监督抽检工作,2021年将达到8批次/千人以上的要求,对所有不合格食品均立案处理并跟踪整改到位,实行闭环管理,并及时通过政府网站等载体向社会公布。三是推动实现行刑衔接。健全食品涉嫌犯罪案件线索通报、案情通报、案件移送、信息发布、舆情应对等工作衔接机制,对涉刑违法生产经营者及时依法给予处罚,所有移送案件均按规定向检察机关报备。2019年以来,共办理食品案件15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5人,移送检察机关起诉4人。四是畅通投诉举报途径。整合“12345”热线、政府门户网站等投诉主渠道,在县市场监管局设立举报投诉中心,推广微信小程序便捷办理服务。健全食品安全举报投诉处理制度,在报纸、网络等媒介上公布投诉举报电话,设立投诉举报专项奖励基金,累计受理食品投诉举报2200余件,投诉举报按期处理率、群众反馈满意度达100%。
—— 加快推动多方参与,构建食品安全共治格局。一是推进智慧监管。县委、县政府将“明厨亮灶+智慧监管”,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列入全县“两重一实”项目,县财政投入340余万元、商户自筹500余万元,实现所有学校食堂、856家社会餐饮单位完成“明厨亮灶”建设,后厨操作情况实时传送、实行30日内回看,实现阳光操作、透明管理。监管部门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实施远程监控、大数据样本采集和分析,初步实现精细化监管、预警性防御、科学化决策。二是强化风险防范。定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活动,及时向社会公布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建立责任保险与食品安全工作紧密结合的良性互动、风险防控机制,实现学校食堂、敬老院食堂等14种业态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全覆盖。及时修订《滨海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发应急操作手册,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及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演练活动,建成全社会多层级食品安全应急救援体系。三是扩大宣传覆盖。结合“安全生产月”“食品安全宣传周”和“3·15”等活动,加大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制定《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宣传方案》,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系列宣传活动。在县主流媒体开设食品安全知识专栏专版宣传,公布食品抽检信息、公示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全力营造食品安全共治氛围。2019年以来累计组织各类宣传90场次,发放各类资料18万余份,发放问卷近20万份,推送创建公益短信240万余条,在社会上形成关心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的浓烈氛围。 (作者系县市场监管局局长)
我县聚力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近年来,我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四个最严”要求,将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作为推动城市能级“大跨越”的重要机遇,扎实抓好食品全过程监管,有力提升了全县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食品小作坊整治成效显著。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摸排普查,建立全县小作坊名录库,实现“一坊一档一策”,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小作坊建档率和登记率100%,普查建档实行动态管理,发现新开办食品小作坊及已建档食品小作坊基础信息发生变更时及时更新。开展长期不生产经营小作坊清理整顿,引导90户停产经营户主动注销或依法实施吊销,突出行业“潜规则”和共性问题的查处,坚决斩断黑作坊利益链,切实保障百姓民众食品安全。采取“一品一策、一坊一策”方式,遴选出县内5家品牌有名气、产品有特色和质量品质优的食品小作坊申报省“名特优”小作坊, 3家成功入选,有效推动了我县食品小作坊从“加工价值”向“品牌价值”“文化价值”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提升地域特色食品小作坊的产品质量、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明厨亮灶+智慧监管”不断优化。县委、县政府将“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县财政投入341万元,商户自筹500余万元,将861家重点餐饮单位纳入平台监管,学校和养老机构食堂、中型以上餐饮单位全覆盖,所有进入平台的餐饮单位的各个环节实际情况向社会公示。建成智慧监管平台指挥中心,实时传输图像和数据,监管人员和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APP看到各入驻平台经营户的后厨实时监控,实施违法行为自动抓拍,通过手机APP实行现场检查记录现场输入并上传,检查问题清单和责令整改通知书当事人电子签名现场保存或打印。平台使用以来,通过监管人员摄像头查看、违法行为抓拍等功能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线索11条、立案查处6起,发现并责令整改到位问题100余条,食品安全监管效能显著提升。
强化餐饮具消毒单位管理。县卫健委严格按照检查考核提纲要求,认真梳理,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明确专人负责,制订时间表,压实工作措施,加大整改力度,瑞康餐具消毒公司已成为生产环境整洁,自检设施齐全,工艺流程合理,产品质量合格,目前为止,县内唯一符合省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卫生规范的生产经营单位。同时,与公安、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合行动,完成对全县其他不符合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生产经营条件的单位的监督执法检查,对一户产品标识不全给予行政处罚6000元;对不符合卫生规范的单位均下达监督意见书,予以停业限期整改;对在射阳生产的某镇餐具消毒服务中心(在滨海销售)的相关情况通报给射阳县卫健委,有效净化了全县餐饮具集中消毒市场经营秩序。
坚守外卖服务食品安全关。为进一步规范与提升外卖服务食品安全水平,连日来,县市场监管局科学谋划、精准发力,紧盯外卖服务链条中的网络订餐、生产加工、骑手配送、消费维权“四个”重要环节,落实有力措施,全方位守牢外卖服务食品安全关口。及时督促县内“美团外卖”“美团团购”“饿了么”3家外卖平台严格落实商家资质信息公示和食品安全量化分级信息公示制度,杜绝资质不全餐饮单位入驻。全县入网商家持证率和信息公示率均达100%。运用线上“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对外卖单位后厨进行非现场监管,对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单位进行实地检查,现场责令整改。强化外卖平台对骑手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健康管理主体责任的落实,要求各平台对照外卖送餐防护指南,增强骑手卫生意识和责任意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配送服务。目前,3家平台423名外卖骑手食品安全培训已实现全覆盖。引导各平台积极发挥消费维权首站作用,力争做到投诉不出平台,切实提高维权效率。
食品经营单位举行食安知识培训
联合检查餐饮单位餐具卫生消毒
监管部门推动食品安全信息公示
强化商超经营单位进货查验管理
食品安全知识宣传进企业进校园
加强大排档安全监管
食品安全宣传到田头
经营者填写创建问卷表
食品安全宣传进社区
村级食品安全科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