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民政局专版
2020-02-24 07:47   浏览人次:

全面打胜防疫、民生两场硬仗
—— 县民政局2019年工作回眸和今年工作展望

  去年,县民政局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结合民政工作特点和重点任务,围绕“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宗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社区管理治理体制,落实托底扶贫,全年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好成绩。
  完成托底扶贫。扎实抓好扩面提标,落实“五个一批”工作要求,开展3轮兜底摸排,新审批低保、五保、残疾人两补、困境儿童5765人,今年新脱贫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中,享受上述民政救助的对象占比达74.5%,如期较好地完成托底扶贫任务,获县委、县政府颁发的“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积极推进“一书一证”救助改革,实施温情救助。推行民政对象整体核查和镇(区、街道)切块核查,已核查各类民政对象9271人,确保新审批对象上门核查率100%、存量对象核查率30%以上。
  加快项目建设。全年完成项目建设投入1.65亿元,投入数额创历史之最。实施殡葬服务设施建设,殡葬综合体全年完成投入1.3亿元;新建成镇区公益性公墓6个,完善提升15个,完成投入2100万元;推进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福寿康养老院完成投入860万元;新建成12个村居社区农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进关爱儿童阵地建设,与教育部门联合新建成并投入使用儿童“关爱之家”8个,完成投入230万元。
  强化管理功能。着力安全管理,常态化开展民政福利机构、殡葬管理安全生产检查,先后关停不合格民办养老机构3家,拆除住宅式墓地2个。着力民政服务管理。以购买服务方式,为1.5万名失能、半失能、经济困难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出资200万元聘请10家社会组织为2.4万留守儿童提供专业服务,儿童关爱做法在全省交流;完成寄养点民转公,遣返劝导流浪乞讨人员72名。加强民政事务管理。为提升社工业务能力,先后组织496名社工参加社工师考试;新设立社区4个,注销不合规范社会组织18个。
  实现创建目标。年初,该局把创成省级文明单位当作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把“树形象,争创一流,做强民政”作为文明单位创建的目标要求,把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作为夯实文明单位建设的基础的关键,挂图作战,严格考核,长抓不懈。首先,建立运转机制。不断强化创建意识,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与民政工作紧紧结合在一起,坚持同部署、同谋划、同要求、同责任,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其次,建立服务机制。修订完善了25项内部管理规章制度,逐步实现全系统工作运行的规范化和精细化。再次,建立监督预防机制。与县纪检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通过廉政警示教育、重点环节监督、专项调研检查等手段,有效防止了民政干部职工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为进一步深化机关文明创建,以主题教育为抓手,扎实开展“诵读红色家书”“推行党员政治生日贺卡”“百年五四青春飞扬” 朗诵竞赛、每周编印一期《民政絮语》等系列活动,充分展现了民政“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行业风采。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目标如期实现。  
  今年,面临疫情袭击,而且目前形势依然严峻,民政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全会和全市民政会议精神,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民政服务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档升级,坚持问题导向,自我加压,层层推进,全面打胜防疫、民生两场硬仗。
  抗击疫情坚持“三个强化”,确保防疫万无一失。强化提高站位。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要求系统上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县部署要求上来,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强化全员参与。根据县和上级主管部门防控工作方案,制订本局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成立工作小组,明确重点工作任务,责任分工到科室、个人。印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规定,要求全系统全方位摸排,加强有效防控。强化完善机制。按照县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要求,建立健全行业巡查、督导检查、追责问责、应急处置、信息上报等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制、分管领导“一岗双责”责任制,实行每天不间断巡查。
  社会救助突出“三个重抓”,发挥好民政救助基础性、兜底性作用。重抓精准救助。完善及时发现机制,在“快”字上下功夫,建立全县民政对象信息数据库,建成镇村组三级直报系统,推行新增救助对象旬报制,及时发现需要救助的对象,确保应救必救;精准落实救助措施,在“好”上动脑筋,打好托底救助、临时救助、结对救助组合拳,推进低保专项整治向民政对象救助整治延伸,全面提升精准救助率。重抓温情救助。全面落实省厅市局温情救助工作要求,研究制定困难群众扣减因病支出测算收入办法;深入推进“一书一证”“只需跑一次、无需开证明”改革,积极推行网上救助审批,配套做好民政对象第三方核查工作,进一步加大核查力量,年内实现民政核查全覆盖。重抓综合救助。认真履行好社会救助中心牵头作用,积极推动完善好民政、慈善及各相关部门统筹救助机制,既努力提高立体救助水平,又防止重复救助,让有限的救助资金使用得更加精准而高效。
  养老服务注重“三个加快”,多向发力,推动养老服务承载能力、服务水平、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加快建设养老机构。提升福寿康养老院建设速度,确保年内基本建成项目主体,完成投入4000万元以上;积极推动民营养老机构整合提档,从根本上解决民营养老机构不规范运营问题;补齐镇(区、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硬件投入短板,完成喷淋系统物联网改造,推动天场、通榆等养老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协助推进镇(区、街道)卫生院养老服务改造;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即查即改安全生产隐患。加快建设居家养老中心。建成坎北街道、坎南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10所以上社区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投入运行,试点开设助餐服务。加快提升上门服务覆盖面。按照低水平、广覆盖思路,大力推进专业组织上门服务,全年服务不少于3万人;用好村居养老服务中心平台,加大村居养老上门服务力度,确保专业养老服务、村居养老服务全年不少于3万人。
  事务管理谋求“三个突破”,进一步提升民政事务管理水平,创品牌、树特色。在殡葬管理上求突破。全面完成殡葬综合体建设,以此为契机,提升殡葬服务水平,强化殡葬市场管理;全面完成镇区公益性公墓建设,加大生态节地殡葬推进力度,探索建设纪念堂。在儿童关爱上求突破。健全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服务和救助保护体系,全年建成儿童关爱之家10个以上,实现儿童关爱之家建设镇区全覆盖;继续推进留守儿童关爱社会组织专业服务,服务投入不少于200万元;基本完成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主体建设;定期召开儿童关爱联席会议,推进关爱责任落实。三是在事务管理上求突破。强化“三社”联动,继续大力度组织推进社工师报考,与组织部、财政局共同实施社区建设改造提升行动计划,完成社区建设投入300万元以上;加快实施区划适应性调整,服务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加强社会组织日常监督和党的建设,促进社会组织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机关干部职工到县烈士纪念馆接受教育。

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到周恩来纪念馆参观学习。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乡村别墅老年康复中心。

为敬老院老人体检。

举办“百年五四、活力民政”演讲比赛。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