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路上,我们薪火相传
—— 滨海县往届人大常委会有关成员履职经历回眸
翻开《滨海县志》,滨海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于1981年4月5-9日召开,依照1979年7月颁布的《组织法》的规定,大会选举产生了滨海县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负责人,选举产生了17名人大常委会委员,成立办公室负责常委会日常工作。30多年来,前后十届人大常委会在依法履职路上筚路蓝缕,栉风沐雨,探索前行;一批又一批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县委的领导下,求真务实、勤勉工作、倾心付出,为县人大常委会工作留下宝贵经验。
是监督就不要讲情面、不必要拐弯抹角
王步高
王步高,1937年9月生,历任五汛公社书记、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1987年4月-1993年2月,任滨海县第八、九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我担任了两届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一共六年。这是滨海人大常委会承上启下的六年,其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事情有:一是推动人事任免工作改革深化。我任职期间,先后有几名“问题干部”落选或没有通过任命,我们人大工作遭到很多质疑。我当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我和上级领导一起走访有关代表和委员,他们认为,就知道候选人的名字,候选人是何许人也,一点都不了解,无法闭着眼睛填选票。我意识到,党委提名干部和人民意愿之间缺乏沟通。于是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关于人事任免工作意见。意见规定:凡是提请县人大常委会任命的人员,必须要有简历和被提名理由,讲明优缺点;任命前要组织被任命人员和委员见面活动,被任命人员必须通过任前法律考试和表态发言。这些做法一直沿用至今。二是为人民群众做事情不能拖时间。维护人民群众权益是人大常委会根本任务,我经常整理人民群众在信访中反映的问题,组织开展视察调研活动,直来直去地提出整改意见,不能及时落实的,马上约见分管县长和单位负责人,限期解决问题。三是不能把监督事和监督人截然分开。我始终认为,对“一府两院”工作监督,不能就工作监督工作,应该把对单位负责人的工作成绩、工作作风一起考虑,综合评价,干不好工作就得不到选票。1992年2月,我们开展对人大选举或任命的“一府两院”所有副职及以下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述职评议,每年都安排10多人。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参与范围比较大,当面鼓、对面锣地提出意见,当时不少被评议的同志在述职评议之后,都能积极整改问题,主动建议代表们再次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调研,重新客观评价。
人大工作需要我们深耕细作
杜以真
杜以真,1946年4月生,历任滨海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书记、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1993年2月-2006年1月任滨海县第十、十一、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他为人雅儒正直,生活勤俭朴素,作风严谨认真,工作思路敏捷,善于总结创新,深耕人大沃土,发表人大工作文章近10万字,推动滨海县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步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总的来讲,我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13年,就是认真执行宪法和法律、推动农业经济、个体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13年,是推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开启依法治县的13年,是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13年,并撰文总结人大监督工作,要力求把一般监督和重点监督结合起来、把综合监督和个案监督结合起来、把程序性监督和实质性监督结合起来、把封闭性监督和开放性监督结合起来、把对人的监督和对事的监督结合起来。我印象最深的事情有这几个:一是创新性的开展行政监督驻点执法检查。现在看来就像现在全国人大提出的法律巡视工作类似,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和组成人员分派到一府两院有关部门,近距离考察和抽查他们是否依法办事,挂牌收集群众意见,及时督促解决问题。2005年驻点7个单位,收集到50多条群众意见,纠正17个具体事项。二是依法开启对垂直条管单位进行工作评议。2013年5月,常委会重点对金融、供电等部门服务经济发展依法开展调查,开始有的同志认识不足,认为这些部门不属我们人大监督范围,但我们坚持宪法和法律赋予职权,我亲自找有关同志沟通,结果评议工作得到县委和金融、供电上级部门高度认可。三是支持鼓励常委会组成人员依法履职行权。1995年8月,我主持常委会审议县环保局的工作报告,不少委员根据群众反映和实地调查,对报告表述不满意,我当即要求环保局根据委员们意见,抓好整改,下次会议再次审议,引起各方面的积极反响。四是注重打造学习型机关。我在任期间,一直重视队伍建设,要求转岗到人大工作的同志树立“一线”意识,及时转变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要认真学习人大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让“橡皮图章”变成“钢印”。同时注重培养一批年轻同志,要求他们“做好秘书,当好记者”,对经过锻炼、比较成熟的年轻同志,及时把他们推到常委会更重要的工作岗位上,保证了人大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制度之剑,需要不断打磨
于峰岭
于峰岭,1956年9月生,历任滨海县副县长、政协副主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8年1月-2017年1月任滨海县第十一至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7年1月始,主持县人大常委会日常工作。
我在人大常委会工作19年,经历四届人大,2007年县委书记兼任人大常委会主任后,我负责人大常委会日常工作,始终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嘱托,重视人大监督工作服务经济发展、服务法治滨海建设、服务群众幸福安康,认真贯彻落实《监督法》和中央省市县委重大决策部署,重视代表队伍建设,重视人大宣传工作,重视人大理论研究,进一步推动常委会各项工作与时俱进。我认为,人大的监督是制度性的监督,一方面要有完善的机制和制度,2007年7月《监督法》出台后,我主持修改完善16项常委会工作制度,基本形成常委会工作制度体系,另一方面就要敢于执行制度、敢于亮出监督之剑,体现人大监督工作的严肃性。10多年来,我对以下几项工作记忆犹新:一是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连续多年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改水工作。2006年到2008年,我们连续三年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重点议题。全力推进农村改水工作,支持县政府从2011年起分三年投入10多亿元,建造三个水厂,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彻底解决80万农村群众吃水问题。二是率先出台人大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暂行办法等一批工作制度。特别是2015年我们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全市率先出台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制度,全面规范政府的决策行为、投资行为,我在全省人大工作会议上做了交流发言,有多家外地人大同志来我县学习交流。三是探索代表建议办理“三位一体”的办理模式,全面保障代表履职的积极性。10多年来,我高度重视代表建议议案办理工作。在多年工作中我发现这项工作涉及到代表提出建议、一府两院及其部门办理、人大常委会监督三个方面。经过研究思考,常委会要求代表建议交办前必须认真把关,确保建议质量,在督办中必须根据建议内容分类考评“办成率”“计划率”和“满意率”,不能“满滩一捆柴”,同时坚持首提代表全程参与督查。通过运用“三位一体”办理模式,先后办理了工业园北区建设、滨海港开发建设等一大批对滨海发展有深远影响和人民群众关心的议案建议,取得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
我见证了法律的力量
陆守素
陆守素,女,1950年1月生,历任团县委书记、乡党委书记、县科协主席、县环保局局长、县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先后当选滨海县第六、七、八届县人大常委会委员。
作为滨海县人大常委会前三届的人大常委会委员,参与常委会所有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见证了县人大常委会产生和探索前行的过程。感受最深的有三点:
一是常委会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人大办公室当时主要服务列席代表和常委会会议会务工作,事情特别多。我当时很年轻,有几次参加常委会会议,主动帮助分发材料忙得满头大汗。常委会主任任钊同志多次向县委领导汇报,要按照《组织法》规定,成立工作委员会,提高常委会审议和调研视察工作的实际成效。1986年2月,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决定成立了法制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四个工作委员会成立后,常委会开展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
二是对法律实施情况监督十分严格认真。我先后参加《经济合同法》《药品管理法》《城市规划条例》《义务教育法》等17部法律法规贯彻情况审议,每一次审议我都写好发言稿,在会上抢抓机会发表自己意见。
三是对“两院”工作监督深入细致。那时候,司法工作体制还不完善、审判工作水平还不高,人民群众对民事案件审理、申诉案件审查、经济检查等工作意见不断,常委会通过个案解剖的方法,纠正两院工作中的许多不足。四是认真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我记得先后参加关于财政预算、普法计划、加快翻番、财务监督、增收节支等重要决定决议起草和审议;参加对170多名“一府两院”工作人员任命。那时我们以对组织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经常对一个人、一件事进行争论,完全真实地表达自己意愿,很少有人隐瞒自己主张,因为法律赋予我们责任,给了我们勇气。
我在人大十四年回望
臧必飞
2005年1月,我从乡镇党政办被抽用到县保持先进性教育办公室材料组,有同事告诉我,几个月前,县人大办公室就在全县遴选文秘人员,我是入围对象之一,但至今没有确定。当时我家庭在农村,并没有考虑进县城工作,但县委组织部选调我到人大工作。就这样,2005年国庆前夕,正式调进了人大办公室。
报到当天,人大领导和我谈了很久,重点要我“加强学习,尽快进入角色,既要做好秘书,又要当好记者”。不久,我就承担《盐城人大通讯》我县专版组稿任务,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认真研究2005年以来人大常委会记录和主任会议记录,发现县委书记多次来人大开会,就人大工作提出要求。我以此为线索,虚心向其他同志请教,了解了县委对人大工作支持的全部情况,以《坚强的后盾》为题,写了一篇纪实性的通讯,在《盐城人大通讯》刊登后,又被江苏人大《人民与权力》刊用,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我知道,做好人大文字服务工作,不仅需要有熟练的写作技巧,还需要丰富的工作实践。我经常和工作委员会的同志一起参加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活动。工作量大了,但我精神上更加充实,有取之不竭的写作素材。2008年7月常委会专题审议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改水情况,有位委员发言,说这是常委会连续三年审议这个议题,我立即想到这是一个很好题材,于是写成《让健康与农民同行》一文,获得2008年市人大好新闻一等奖。当年12月,我陪领导到乡镇参加代表接待日活动,在回来的路上,用手机写成《当家作主的好日子》稿后,被省人大《人民与权利》等刊物采用。
在人大工作,需要多面手,经过一段时间锻炼,我这个“毛脚女婿”的写作手脚也利索了许多。调查报告、领导讲话稿都能保质保量完成,还坚持为领导当参谋,出主意,先后提出“三位一体”代表建议办理模式、代表小组长轮值制度等建议,设计“全面小康,代表先行”等主题活动,被领导采纳后都取得十分明显的效果。代表活动开展起来了,也为我笔歌墨舞提供素材,我写的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开展“六大员,服务群众常态化”活动的《吹响助力小康的集结号》、写我自己被推选为代表正式候选人和选民见面的《难忘的约会》等通讯报道在省新闻奖评选中获奖;在参加市、县人民代表大会时,我采访了不少代表,先后写出40多篇报道,其中《她用真情诠释代表的责任》《小家里的大管家》《憨代表的楞担当》等一批把代表性格特征和履职故事结合起来的“代表风采”,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近几年,我自我加压,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扩大我县人大工作影响。采访写出全国人大代表的《扎根沃土花更艳》《美丽班长带来的一线声音》、写基层人大代表的《温馨天使和她的1号议案》、写代表接待选民活动的《上访老人终于想通了》等文章都产生很好的社会影响。在全省纪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设立60周年征文活动中,我的《倾听民主前行的铿锵足音》获一等奖。《让法律做主,叫错误走开—对“文水县人大代表王永安”事件的思考》网络评论,在27届中国人大新闻评选中获奖。
在勤奋工作的同时,我注意努力补齐我县人大理论研究工作短板。我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地方人大工作实践,在《人大研究》《人民代表报》发表总结性、探讨性、课题性比较强的理论文章60多篇次。其中《完善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思考》《以系统性思维推进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等文章得到《人大研究》编辑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十四个春秋,是我一生最好年华,我和基层人大工作一路同行,高歌不息;十四个国庆,是我加入人大工作的纪念日,我扎根在民主法治建设的沃土上,耕耘不辍。如今我已年过五十,但我始终如刚进门的“毛脚女婿”一样,心中充满敬畏和虔诚,他充满热情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