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强则法院事业强。近年来,县人民法院35 周岁以下青年干警达到123人,占干警总数的 53%,大批青年干警的加入,为该院审判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为使他们尽快成长为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丰富、业务素质优秀的行家里手,该院不断强化青年干警培养,注重严管重教厚爱,为青年干警“搭平台”“指路子”,引导其成长成才。
搭平台:培养多元助成长
县法院近年来新进的干警中,大多数是从家门到校门、出校门进院门的“三门”干警,普遍缺乏社会阅历、群众工作能力和审判工作经验。针对这一特点,该院积极为他们搭建多样化的练兵平台。
搭建“求实”讲坛平台,邀请上级法院业务骨干、县内各领域专业人才和本院资深法官传道授业,实实在在提升干警综合素质。该平台突出以努力提升法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消除审判管理的盲区和疑点。省市法院业务骨干多次为干警开展刑事、民商事疑难问题培训,书记员技能培训,调解技巧培训,调研、信息、宣传培训。县纪委和上级法院纪检干部也多次来授课,结合所办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截至目前,该院已累计举办27期“求实”讲坛,实现对青年干警全方位、深层次的培养和教育。
强化青年干警审判业务培训,搭建院校资源共享平台,强化合作式教育培训,分批选派优秀青年干警有组织地赴苏州大学、上海交大等知名法学院校参加培训学习,邀请资深法官或法学专家、学者到院授课,通过培训交流着力提升法院队伍素质和理论研究水平。
为进一步凝聚青年干警向心力,滨海法院成立文化艺术联合会。联合会下设求实学社、太极拳协会、音乐协会、乒羽协会、舞蹈协会、书画摄影协会等七个分协会,以35岁以下青年干警为骨干,定期组织开展学术沙龙、书画摄影采风和展示评比、各项体育比赛、文学交流、案例研讨等活动。同时,建立常态化审务学习制度,业务庭(局)每周必须安排至少1小时,集中组织学习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公报案例和发改案件分析,及时为法官订购法学理论和审判实务指导书籍,确保干警及时了解最新的法律前沿知识。
针对少数干警,特别是青年干警综合能力有待提升的现状,该院完善“轮岗交流制度”,在充分考虑到干警本人专业、特长及个人意向的基础上,将符合条件的干警分批安排至信访接待、立案窗口、基层法庭予以培养锻炼,全面提升干警能力,培养法院后备人才。
此外,为增强青年干警纪律、团队意识,使干警以优异的精神风貌投入工作、生活,该院邀请武警军官担任教官,连续三年组织新进干警和全体法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军事训练,培养干警遵守纪律、不怕苦累的良好品格。
引路子:以老带新促进步
“这个案子还能再调调,先不要着急判离。”不久前,当刚到审判岗位上的小刘将一起离婚案的判决书草稿拿给“导师”李范宇庭长时,李庭长简单看了一眼开头这样说。
“案件已经调过多次了,再说一审也调过,希望不…。”“婚姻是一个家庭的事情,倘若这样一判了之,将会影响两个人、甚至一家人的生活,明天咱们再和当事人谈一下再说。”还没等小刘将“大”字说出口,李庭长便把卷宗放到了小刘的办公桌上。
凭着多年的调解经验,李庭长很快就将案件调解了,濒于破碎的婚姻重归于好。小刘在叹服导师厉害的同时,偷偷地拿出小本子将老师的调解技巧记了下来。
小刘和李庭长之间“师徒”关系的确立,缘于滨海法院确立的一项青年干警培养机制——“新老结对制度”。该院为加强对青年干警的培养,提升其业务水平与能力,精心挑选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具有丰富审判工作经验的审判人员担任帮带导师。导师结合工作实际和干警特点,为新晋干警、新招录公务员量身定制培养计划,确立培养的方向、目标和措施。该院要求帮带法官每周与青年干警进行一次谈心,青年干警所在部门每月开展一次辅导讲评,每季度政治部都组织青年干警和帮带导师举行一次交流座谈会,并逐一为被培养人建立培养档案,每半年对培养工作进行一次考核。
“导师通过旁听庭审、审核或抽查裁判文书、共同参与案件调解与执行、指导裁判文书制作等活动,向我传授了许多办案方法和与群众打交道的技巧,并及时帮助我解决工作、学习及生活方面遇到的问题,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小刘表示。
同时,该院还经常组织资深法官定期开设观摩庭,组织青年干警观摩、学习,不断提升庭审技巧和驾驭能力。
除此之外,滨海法院积极探索青年干警列席审委会制度,针对提交审委会讨论的疑难复杂案件,审管办组织青年干警列席审委会,青年干警可以听取经验丰富的老法官对案件的分析,并就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从法理提出意见和建议。该制度对青年干警找准办案角度,提升分析和处理疑难复杂案件的能力大有裨益,多名青年干警在列席审委会后表示受益匪浅。
造氛围:比学赶超竞争烈
“此次速录技能比赛通过听打测试的方式进行,大家将播放的录音内容输入计算机,我们将根据录入速度、正确率,对打字录入情况进行综合打分,分数将和大家的绩效工资挂钩。”这是滨海法院正在组织全院书记员开展速录技能大比武。
为奖优罚劣、激励先进,该院加大先进典型挖掘和培植力度,每月在全院评选出数名办案之星、服务之星和书记员之星,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该院确保每年推出一名市内有分量、省内有影响的先进人物,并作为职级晋升的重要参考,有效增强了干警工作积极性。
该院关怀青年干警政治成长,完善青年干警考核评价机制,按照“用好 70 后、选拔 80 后、培养 90 后”的梯次培养思路,及时将考核成绩优秀的青年干警纳入后备人才库,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优秀青年干警,在评先、评优、任用上优先考虑。2016年将16名符合条件的助审员提请人大任命为审判员。
赵凡淇是一位1987年出生的法官,也是滨海法院最年轻的副庭长和员额法官,她办案数量全院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办案标兵、先进工作者、优秀公务员等荣誉。“在全院创先争优的氛围下,我感觉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推动激励着自己,看着身边那么多优秀的同事认真努力地工作,我丝毫不敢懈怠。”她感慨道。
良好的竞争机制引发了“鲶鱼效应”,激发了青年干警的工作热情,占总人数53%的青年法官,完成了该院90%以上的调研信息宣传任务。
近三年来,滨海法院青年干警共有5人次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12人次被评为工作标兵。2017年,该院通过公开上台演讲和民主推荐的的选拔方式,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15名同志提拔到中层岗位上来。青年干警作为法院发展的一支生力军,迅速在各个岗位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