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坎街道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成绩显著
今年以来,东坎街道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积极发挥城关街道的职能作用,动员和组织全街道干群,按照“一个强化、两个明确”的总体要求,举全街道之力、集全民之智、攻全局之重,奋力打好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攻坚战,取得显著成绩,受到上级好评。
强化宣传发动,造浓创建氛围。在借助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宣传的基础上,分层召开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动员会,认真传达学习全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动员大会精神,深入宣传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统一广大干群的思想认识。组织400多名街道村社区干部、1000多名创建服务志愿者,走进千家万户,带上宣传资料,宣传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目的意义和目标要求,宣传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将会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实惠。
明确创建目标,分解落实任务。将国家卫生县城创建的任务目标,按部门、分社区进行分解落实。为使任务进一步细化量化,专门印发了《国家卫生县城创建任务分解表》,明确工作内容、细化创建标准、锁定时间节点、落实责任主体,实行任务挂牌、责任定位、包干到人、限期完成,确保创建任务全面落实、有序推进、圆满达标。
明确创建重点,主攻薄弱环节。围绕创建总体目标,针对城关街道具体实际,进一步明确创建工作的切入点和主攻点。在整个创建活动中,坚持硬件和软件一起上,城区与农村一起抓。突出后街背巷环境整治,重点做好垃圾的集中清运;突出小区道路保洁,重点做好路面清扫;突出社区环境形象治理,重点做好沿路、沿街野广告清理;突出交通经营秩序整治,重点做好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拉乱挂物的拆除;突出公益设施完善与维护,重点做好社区内垃圾池、厕所路灯及相关设施的修建和添置。
通过几个月来的努力,该街道组织清运垃圾18000多吨,新增垃圾箱65只;增加宣传板面92处282块;绿化提升117处2400平方米;启动后圩河等6条河道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清理后街背巷垃圾520余吨,疏通下水道3800米;修建公厕13座;添置路灯27盏;整治卫生死角6处;清除非法小广告2333条。
开展综合整治优化生态环境
连日来,东坎街道坚持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主攻薄弱点,对症下药、有的放矢,集中开展“五项综合整治”,不断优化生态环境。
对于大气污染,坚持更大力度地控排、禁烧。持续巩固146台燃煤锅炉改造成果,督促企业继续做好控排改造工作,全面做好秸秆“双禁”工作。
围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前期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基础上,根据散乱污企业关停整治推进工作要求,按照时间节点进行关停整治,有效控制污染产业比例;围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优质项目开展招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垃圾处理方面,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城乡垃圾集疏运体系,并在花园社区和部分居民区开展垃圾分类回收试点,待取得成功后,由点到面全面推行。
围绕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采取工业废水防治、河道环境综合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三位一体同步推进,全面消灭黑臭水体。对全街道338处小微水体排查出的疑似55处黑臭水体限期完成整治,并落实河长制,做好河道及小微水体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指导、督促各村(社区)和企业改造完善排污设备和运行维护,确保生活污水达标排放,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夯实民宗工作主体责任
近年来,东坎街道切实加强对民族宗教工作的组织领导,夯实主体责任,主动扛起抓好民宗工作的责任。
压紧压实责任。积极履行党工委抓统战工作的主体责任,街道成立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党工委书记是统战工作第一责任人,将民族宗教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在年初与28个村(社区)签定民族宗教工作责任状。强化“六个一”宗教工作落实机制,做到党工委书记每半年研究一次宗教工作,党工委副书记每季度会办一次宗教工作,统战委员每月走访一次宗教活动场所,村(社区)书记每季度到宗教场所宣讲一次,社区民警每月到宗教场所排查一次,党员联络员每周到宗教场参与一次集中活动。认真落实联络员制度,28个村(社区)全部设立宗教工作联络员;有宗教堂点的13个村(社区)各设立1名党员联络员和民警联络员,更好地强化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集中领导。
组织“大手牵小手”爱心助学活动
近日,东坎街道组织县新阶层人士联谊会东坎分会开展“大手牵小手”结对帮扶贫困学生活动。来自该街道的9家企业分别与6户低收入农户学子进行结对助学。
此次活动向9名贫困学子分别资助学费2000元,共捐资18000元。参会的新阶层人士在困难学子结对帮扶倡议书上签名,并纷纷表示要以最大的爱心资助贫困学生,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播撒阳光,让每一个贫困学生在温暖的阳光中茁壮成长。
近年来,东坎街道通过多种渠道筹募专项资金,集中对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进行帮扶资助,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顺利完成学业,发动企业、街道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及社会各界人士向贫困学生捐善款、献爱心,传递社会公益正能量,唱响崇德向善主旋律,为贫困学子撑起温暖天空。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
今年以来,东坎街道坚持深化专项整治,强化执法检查,严格全过程监管,全街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
强化行动自觉。定期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对街道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分析研究、谋划落实,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个必须”“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体系,出台街道安全生产“1+10”专项整治工作推进方案。分条线、按部门组织全街道村(社区)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重点行业领域经营者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各个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工作。明确各层各级具体职责,实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强化监管规范。通过安全管理网络建设,细化责任;并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求,充实安监力量,街道安监站配了两名公务员,4名事业单位人员,担任专职安监员,强化监管。街道28个村(社区)全部设立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和专职安监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和考核奖惩办法。在全街道150个村(居)民小组设立兼职安全员,落实村、组两级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确保街道、村、组三级安全工作均有人抓、有人管。
强化监管实效。街道主要领导、各分管领导亲自带队参与,发动街道、村(社区)两级干部、网格员等共同配合,针对30个村(社区)属地内所有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开展专项检查6100人次,共发放防火提示单6410份、各类别自查表5240张,填写分项专业检查表1979份,共排查出各类安全隐患2218处。对其中1464处一般安全隐患,现场立即改;对其中需要一定时限整改到位的754处隐患,逐项研究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下发书面交办单责成限期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