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管局专版
2019-03-13 07:45   浏览人次:

为城管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县城市管理局今年工作展望

  今年是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攻坚之年,县城管局将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实施“常态化、精细化、标准化”管控,遵循“十没有、二十有”城市管理标准,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营造优美的城市环境,为城管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今年总体工作思路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15〕37号文件精神,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双创五提升”工程,即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省优秀管理城市,提升市容秩序、城乡环卫、园林绿化、路灯亮化、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水平。
  加快创园争先进程。严格规范创建工作机制。每周召开国家园林县城创建督查推进会。对照六大类、86项创建指标,实行问题清单整治,逐项落实整改,完善各类台账资料,主动抓好绿化线路、市政线路的督查提升,认真制作创园宣传片,确保创建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运行。严格道路绿化建设管理。重点抓好人民中路、永康路、玉龙路、中市路等10条林荫路和朝阳路与富康路交界处、富康路与海滨大道交界处等10处节点绿化建设,栽植银杏、高杆女贞、无患子等适生树种,提升道路绿化层次。严格按照《江苏省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规范及等级标准》等标准体系,抓好行道树、绿化带等道路绿化的除杂、保洁、修剪、浇灌、施肥、治虫等日常养护和管理工作,实现“行道树无损坏、绿地无裸露、绿篱无断档、树根整理无缺损”目标。加大对破坏绿化行为的执法力度,一经发现,立即立案查处。道路绿化的保洁、除杂工作实行市场化运作。严格公园绿化建设管理。全面完成清坎河、西大沟、育才大沟风光带建设,新建改造育才西路港利门前、海滨大道与204国道交界处、中市路昌兴壹城西南侧等10处口袋公园,实施滨海公园提升、市民广场改造、南湖公园中心广场与园路改造、西湖公园北广场改造等公园提升工程。提升南湖、西湖、清水湖、滨海公园、兴业公园、体育公园和师苑渠管理办公室的工作水平,对公园绿化管养实行市场化运作、网格化管理、全天候督查、交叉式考核,确保公园内各类设施、绿化得到高效管理和维护。加快推进河道绿化建设和幸福支路建设工作,推动响坎河、伏堆河等街道范围内的河道两岸绿化补植工作。严格单位庭院、住宅小区绿化建设管理。开展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达标创建活动,督促和指导各有关单位和住宅小区抓好单位庭院、小区内部绿化的补植、提升和日常管护等工作。
  强化市容秩序整治。重抓创优工作。以省优秀管理城市创建为抓手,对照四大类、28项指标,每周召开创建督查推进会,坚持四大片区分工负责制,实行问题销号整改,努力完善各类软件资料,确保顺利通过省住建厅考核验收。按照省城市管理示范路标准,全力整治人民大街等2条道路环境秩序,打造特色景观大道。重抓“六摊整治”。重点整治流动摊点、出店摊点、烧烤摊点等现象,严格执行“定点、定位、限时、保洁”的疏导摊点管理标准,严禁户外流动烧烤摊点,强势整治农贸市场周边摊点等秩序环境,确保市容秩序管控到位。加快建设疏导点和停车场,新建停车场10处、疏导点1处。重抓户外广告整治。加大高炮广告、楼顶广告等户外广告清理力度,年内高炮广告全部拆除或收回产权,楼顶广告全部整治到位。重抓“门前四包”责任落实,实施阜东路、人民路等县城16条道路沿线店招店牌改造提升及人民大街等沿路墙体立面美化。重抓违法建设管控。加强城市管理人员力量配备,完成缺编执法人员的招录,推进“城管执法进街道”工作,加大对违法建筑立案查处和依法拆除力度,规范老城区房屋维修管理措施,会同街道、社区,严格执行“三同时”规定,即同时进行现场勘查、同时进行专题会办、同时办理签字审批。重抓管理机制改革。认真履行县城管委办公室工作职责,深化数字化城管的功能作用,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问题发现和处置效率。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动员公众参与,形成“大城管”格局。坚持和完善“路长制”,充分发挥路长微信平台作用,进一步完善快速巡查整改机制。重抓执法宣传教育。每季度举办一期执法业务培训,严格规范一线执法流程,提高执法水平。每月开展一次“城管开放日”等活动,强化市容环卫等城管工作责任落实,引导全民参与城市管理。
  推进市政设施整治。建立快速维修机制。根据省住建厅关于城市管理“双微”快速处置试点工作的要求,统筹实施市政设施零星维修项目,建立快速巡查、反映、处置的市政设施“即坏即修、即损即补”工作体系。加快积水路段改造。对富康路、港城路等积水路段雨水管道进行全面检测,委托专业机构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整治方案,解决道路、小区积水问题。强化县城水质管控,落实专人巡查,发现有污水流入雨水管道立即整治到位。认真落实县城夏季防汛工作,做好雨水管网清疏,对所有雨水管网进行排水量检查和提升。整治街巷设施。实施20条道路人行道板维修改造,对25条背街小巷路面进行硬化改造,同步完善照明、排水等配套设施。实施公共自行车三期项目。计划在火车站周边、县城部分小区周边新建公共自行车站点50个,增加公共自行车800辆,完善县城公共自行车服务体系。
  夯实环卫管理基础。实施清扫保洁精细化。围绕“全天候保洁、全覆盖管理、全过程管控”的工作目标,强化城市道路卫生保洁,实现墙到墙、边到边的无死角、无盲区环卫保洁,达到路面无积土、池桶无满溢的要求。强化餐厨垃圾管理,及时清理各类渣土垃圾;增加环卫机械投入,提高机扫率,加大机械清扫和人工保洁力度,新增8吨高压冲洗车2辆、8吨扫路车4辆、15吨垃圾转运车5辆、3吨扫路车4辆、1吨扫路车6辆,加强路面督查,确保早、中、晚时段的道路清扫、保洁无缝衔接,不留空挡。根据苏政办发〔2017〕136号文件精神要求,县城主干道垃圾桶全部撤除到位,实行“以车代桶”改革,推行人工收集,确保生活垃圾不落地,餐厨垃圾不出门,彻底解决垃圾桶周边及路面脏乱差问题。同时,逐步推行城市卫生保洁市场化运作试点。健全城乡垃圾收运保洁体系。全面提高镇区垃圾中转站管理水平,推进农村“以桶代池”改革,逐步取消垃圾池,配套垃圾吊桶转运车,实现村组到镇区、镇区到县城两级收运处理体系全覆盖。强化对镇区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作的业务指导,推动各镇区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养事不养人”原则,对收运保洁实行区域包干负责。推进市场化试点,不断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体系。强化建筑渣土垃圾管控。对渣土运输车实行“双系统一清洗”(闭封系统、GPS定位系统、上路行驶前必须冲洗)管控,加强建筑工地、拆建工地、建筑渣土堆场监管,完善车辆冲洗设备,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建筑渣土垃圾收运处置有效运行。加大对建筑垃圾运输的执法监管,会同公安交警部门,严管重罚各类违法违规运输行为。强化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江苏省“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试行)》,重点推进县城公共厕所建设,按照二类公厕标准,新建10座公厕,改造20座公厕,同步推进公共厕所各类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和环卫工人驿站建设,完成县城公厕便民查询系统建设,充分满足便民需求和环卫职工休憩需要。建设日处理能力10吨的粪便处理厂一座,建成数字化环卫平台,为满足镇区到县城垃圾转运车辆的停车需要,再建农村垃圾转运车停车场一座。建立城乡垃圾分类体系。完善垃圾分类推进方案和垃圾分类实施细则,统筹推进县城所有机关事业单位、65个住宅小区和所有公共场所全面实行垃圾分类,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实现垃圾分类集中处置率达85%以上。重点抓好餐厨垃圾处理厂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厂9月底前建成并顺利投入运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年内建成投产,建立健全餐厨垃圾、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提升城市亮化层次。“三湖一渠”亮化建设。加强南湖、西湖、清水湖、师苑渠景观亮化维护,增加西湖、清水湖沿湖亮化,重点打造师苑渠景观亮化,全面提升亮化层次。景观灯建设。计划实施幸福路、中市路、向阳大道等道路景观灯改造升级,更换线路和光源,提升亮化效果。节点景观亮化建设。计划实施G204入城口、阜东路大花园、人民路吉达广场等节点景观亮化提升,增加绿地小品亮化,打造亮化特色,提升景观效应。路灯照明建设。计划在西湖路与海滨大道交界处、阜东路与环城路交界处等35处道路交叉口新建中杆灯,对各主次干道路灯进行增补,提高照明效果。实施20条背街后巷路灯新建改造工程,力争实现背街后巷路灯照明全覆盖。楼宇亮化建设。计划对富康路、中市路、人民路等道路沿线100幢以上楼宇进行亮化,美化城市夜景。构建以节能路灯、景观灯亮化为基础,以“三湖三园三带”亮化为核心、以沿路节点楼宇亮化为重点的大中小循环的亮化体系。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