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付辛劳 美化家园更宜居
———县城市管理局2018年工作写真
2018年,县城管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重抓“两创一提升”,按照“十没有、二十有”和“三全四化”管理标准,深入开展县城环境提升“三化三治”工作,城市环境品质有效提升。
大会现场
部分获奖单位负责人合影
2018年,是城管系统极不平凡的一年,更是全体干部职工团结奋进、攻坚克难、取得骄人业绩的一年,在全县收获了综合先进奖,垃圾分类集中处理工作在省、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中分别获得全省第五、全市第一的良好业绩。
攻坚市容难点顽症
以创建省优秀管理城市为抓手,对照4大类、28项创建指标,排找差距,查漏补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市容秩序。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反复整治店外出摊。按照“没有店外出摊”的要求,采取持久战、车轮战等作战办法,多措并举,整治烧烤摊点、水果摊点以及农贸市场周边、校园周边流动摊点等市容管理顽症,解决吉达广场烧烤摊点,向阳大道、人民路出店经营等长期影响城市市容的问题,全年取缔2200多处各类摊点、拆除38处乱搭乱建,县城市容秩序得到进一步提升。以攻城拔寨的狠劲,强力整治户外广告。大力实施店招店牌“改头换面”工程,按照统一尺寸、统一规格的要求,整体改造出新主次干道店招店牌2380多块。强势推进高炮广告“拆违治乱”行动,对县城68杆高炮广告审批手续、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清查,依法强拆非法高炮50杆,取得高炮广告整治的阶段性成效。扎实抓好楼顶广告安全排查整治。以安全检查为抓手,分片开展楼顶广告安全检测,依法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楼顶广告设施,净化城市视觉空间,全年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广告设施440余处,基本达到预期效果。高效开展广告牌匾“清乱除杂”工作,清除落地灯箱240多块、墙体广告230多处、霓虹灯广告牌等600多块。同时,对人民路等8条道路楼宇立面粉刷出新,面积9万多平方米。以执着务实的干劲,全力规范停车秩序。将缓解停车难、治理停车乱的难题作为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抓细抓实。对非机动车坚持漆划车位管理,累计漆划非机动车停车位2万多个,查处乱停乱放车辆5000余辆次。配合交警部门,漆划机动车停车泊位30多处。对部分人行道地面铺装材料进行改造提升,增加机动车停车泊位50多个。有序管理县城公共自行车,现有100处站点和1300辆公共自行车,方便了市民绿色出行。以背水一战的拼劲,铁腕治理违章建筑。严格巡查管控县城规划区内各类违章建筑。对新增违建零容忍,发现一处、拆除一处;对存量违建走程序,依法拆除。累计拆除违章建筑351起、2.6万多平方米。加强东片区规划红线周边违建管控。成立专门巡查管理中队,会同街道、社区、村组形成联动机制,坚持疏堵结合,维护规划秩序。积极做好房屋征收地块违建拆除工作,对存量违建,依法立案查处,拆除西片区7号地、北片区10号地、火车站站前广场等处各类违章建筑28起。强化住宅小区违建处置工作,累计拆除小区违建33起。以持续增强的后劲,重抓渣土垃圾整治。加大执法力量和执法装备投入,新增一线执法人员24人、执法车辆3辆,不断夯实执法基础。坚持系统思维,不断探索创新建筑渣土管理措施,对渣土运输车辆实行“双系统一冲洗”(密闭系统、GPS定位系统、上路行驶前必须冲洗)管控,严格监管渣土运输抛洒滴漏现象,累计查处违规运输车辆300多辆次;对建筑工地渣土源进行源头整治,落实工地出入口配备车辆冲洗平台,渣土车上路行驶前必须冲洗,严防带泥行驶造成路面污染;严格管控渣土车辆按照规定时间、指定线路行驶。强化对渣土堆场管控,每月组织渣土堆场安全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渣土堆场,责令限期整改;通过落实一系列有效的管理举措,初步实现运输车辆、建筑工地、渣土堆场的全方位管控。以敢为善成的闯劲,探索创新管理机制。发挥县城管委高位协调作用,高效履行城管委办公室督查督办职责,全年累计下发督办件110多件、销号92件。利用数字化城管平台,做到问题第一时间发现、交办、处置,目前已上报案件4.9万多件,按期处置率达90%,处置率达99%。充分发挥城管微信平台作用,城管系统70多名中层干部利用上下班、节假日时间上路巡查,每天发现问题1000多件并及时上传微信群,责任单位及时认领并现场处置解决。落实门前“四包”责任,签订门前“四包”责任书5200余份,并安排各单位督查考核。以决战决胜的冲劲,奋力冲刺创优工作。以敢拼敢争的魄力、创则必成的信念,全力冲刺创建省优秀管理城市的目标。坚持全员发动、协同作战的工作思路,全系统70多名中层干部全员参战,围绕4大类、28项创建指标,紧扣省厅暗访和调研反馈的问题,深入排查,细致梳理,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步步为营,逐项攻坚,整改、销号存在问题120多个,为顺利通过省厅初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提升环卫管理水平
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指标要求,全面落实“三全四化”标准,严格按照“补短板、去死角、出形象”的工作思路,努力提高环卫管理水平,全年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指标位于全市第一。以改革创新激发强大活力,逐步实现环卫管理的“脱胎换骨”。强势推进县城“以车代桶”改革,取消主次干道垃圾桶800多个,新增分类保洁车360多辆,实行人工收集,垃圾不落地,基本消除脏乱差现象。对街道社区实行“以箱代池”改革,取消社区垃圾池60多座,实行垃圾密闭清运,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同时,清除多年积存的卫生死角50多处。增加环卫机械设备,降低环卫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保洁效果,新增扫路车、冲洗车、洒水车等设备21辆,县城机械化清扫率已达60%以上。以务实举措助力城乡统筹,全面建成城乡垃圾收运体系。从去年5月份起,明确16名中层干部挂钩督查16个镇(区、街道)36座垃圾中转站建设和农村垃圾临时堆放点整治,以扎实有效的推进措施,努力克服乡镇中转站选址难、施工难、时间紧、矛盾多和农村垃圾临时堆放点面广量大的困难,在不足半年的时间里,全县36座城乡垃圾中转站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248处农村垃圾临时堆放点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全县“村组保洁收集、镇转运管理、县转运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面建成,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以坚定决心推进“厕所革命”,不断收获社会各界普遍点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厕所革命”的指示,牢记为民、便民、利民的使命,克服各种困难,化解重重矛盾,坚定不移地推进公厕新建改造工程,全年新建2类公厕15座、改造二类公厕20座,提升社区、小区公厕15座,在全省位列第二,仅次于昆山市。目前,县城二类公厕数量已达63座,全部实行24小时专人保洁,公厕内智能马桶、第三卫生间、无障碍设施、空调、座椅等各类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环境整洁清新,已成为滨海城市形象的名片,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认可。以超前思维谋划垃圾分类,成功入围省、市考核先进行列。去年,省、市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视程度高,考核要求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大。县城管局化压力为动力,紧扣高质量发展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指标要求,超前谋划垃圾分类各项工作。在全市率先完成98个党政机关、65个住宅小区垃圾分类工作,率先启动县城餐厨垃圾单独收运,在东坎街道花园社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完成有机易腐垃圾处理中心、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建设,完成有害垃圾暂存点规范改造,县城餐厨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建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初步形成。实施天场镇、滨海港镇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两个试点镇“以桶代池”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投放垃圾桶1000多只。
追求园林绿化品质
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契机,全新编制绿地系统规划和绿线规划,全面推广本地适生树种,增加道路林荫系统建设,提高公园绿化景观层次,提升单位小区绿化品位,实现春花夏荫秋景冬阳的目标。高效实施道路绿化建设。大力推进港城路、幸福路等16条林荫路建设,实施S327大树组团栽植,新栽朴树、雪松、刺槐等大树1万余株。完成8条主干道路增花工程,栽植树状月季、紫薇、垂丝海棠等3600余株。实施永宁路、新建南路等路段行道树补植,栽植水杉、重阳木等1800余株,各类地被小苗2万余平方米。开展春季树根行动,整治行道树900余株,安装绿化带隔离栏杆 9000多米。扎实推进公园绿化建设。按照AAA级景区标准,实施滨海公园绿化及功能设施综合改造,完成滨海公园南门林荫停车场建设。实施南湖公园、西湖公园、清水湖公园绿化提升,栽植宿根类花卉3200多平方米,品种梅花、樱花600余株;栽植重阳木、枫杨、榉树等大树800余株;栽植再力花、水葱等水生植物2.5万株。大力推进口袋公园建设,解决公园绿地面积不足、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全年新建口袋公园16处、改造口袋公园10处,基本实现开门见绿、500米见景的目标。强力推动河道绿化建设。按照高标准设计、高品质建设的要求,坚持生态化、景观化、休闲化的原则,重点实施师苑渠、西大沟、清坎河等风光带绿化建设,努力打造沿河特色生态景观,全年累计栽植大树700多株、花灌木3000多株、地被小苗等8万多平方米。同时,着力推动其他城市河道沿岸绿化补植,按照河道管理责任区域划分,落实有关部门和街道实施增绿补绿工程。全面提升住宅小区绿化。县政府设立住宅小区绿化提升专项奖补资金,引导住宅小区开展小区绿化补植提升工作。每个小区明确一名挂钩督查人员,指导和推进彩虹城、万锦豪庭二期、欧堡利亚·北辰等20多个小区实施绿化建设提升,全年新增补植小区绿化2万多平方米,栽植各类苗木1.2万多株。有序推进单位庭院绿化。根据省住建厅专家组关于我县单位庭院绿化的调研反馈意见,强化对单位庭院绿化建设和提升工作的督查指导,推动落实滨海中学、水务大厦、滨海国际大酒店等30多家单位实施庭院绿化新建、提升和改造工作,累计新增绿化3.2万多平方米,栽植各类苗木1.6万多株。强势推进创园各项工作。坚持规划引领创建工作,完成《绿地系统规划》和《绿线规划》编制工作。强化督查推进,县政府分管领导每月召开全县创园工作会议,局每周召开创园工作会办会,对创园各项台账资料、硬件设施、绿化建设、问题整改等方面情况进行逐项会办研究,督查督办创园存在问题582件。目前,创园专题片、绿化遥感和绿化信息平台建设、各类台账资料等已基本完成。严格落实绿化管护措施。大力推进160多万平方米公共绿化除杂、保洁市场化运作,保洁质量明显提高,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按照“科学养护、分级管理”的要求,落实绿化浇水、施肥、修剪、除草、病虫害防治、防涝防旱等养护措施,实施树木病虫害防治6次,草坪、地被等修剪8次,落实1.1万多株香樟防寒措施。执行绿色图章制度,完成欧堡利亚·紫宸、君悦府、金色华庭等6个住宅小区和第三人民医院、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等2家单位绿化方案审批、博士苑和水韵新城2个住宅小区绿化验收。重抓园林执法,打击各类毁绿、占绿行为,累计查处违法案件20多起。
打造城市亮化体系
以路灯亮化为基础、“三湖”亮化为核心、楼宇亮化为重点,打造县城大中小循环的城市夜景亮化体系。重抓路灯亮化提档升级,为滨海夜色添光彩。完成县城“九纵九横”、G204、S327等道路8100余盏路灯照明节能改造。提升改造港城路、海滨大道、S327、高速出口等8条道路景观灯850多处,更换主干道交叉口、滨海公园等中杆灯光源270余套。S327沿线、高速出口等处绿地增加投光灯近800余盏,实施新建中路、富康路等行道树亮化,维修、安装背街后巷路灯700余盏。实施智慧照明综合管理,实现县城路灯、景观灯集中控制。推进“三湖”亮化品质提升,给滨海夜景增特色。对“三湖”公园夜景亮化实施全面提升,南湖公园新增投光灯1000余盏、景观灯240盏、光源灯串600余米;清水湖公园安装景观灯、中杆灯、鸟巢造型灯等70余盏;西湖公园新增景观灯70盏、西湖曲桥菱形灯461套。另外,对滨海公园亮化实施重点打造,安装各类景观灯、射灯、草坪灯等2400余盏。打造楼宇亮化精品体系,让城市夜空更美丽。组织实施S327、港城路沿线90幢楼宇亮化,完成南湖周边华德名人苑、南湖花园、半岛华府等30幢楼宇亮化以及清水湖周边水韵新城、友创滨河湾等7个小区及单位的31幢建筑物楼宇亮化工程。西湖公园周边30幢楼宇亮化全面竣工。通过精心打造的一系列城市亮化精品工程,视觉震撼、特色鲜明的县城夜景亮化体系基本形成。优化路灯亮化管护措施,促亮化管理上水平。合理调整路灯亮化维护班组,推行“白天维护、晚间维修”的工作模式,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强化细节管理,开展亮化照明设施精细化专项整治,解决灯杆倾斜、路灯和景观灯微小破损、线路裸露等细节问题3000多处,美化配电箱体128处。加强S327、G204等交通干线路灯维护,督促落实相关单位做好楼宇亮化设施的正常开闭和日常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