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中专专版
2019-03-08 07:45   浏览人次:

探索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滨海中专坚持质量立校加强专业建设

  去年以来,滨海中等专业学校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紧扣“全面探索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推进专业建设”这一主旋律,致力于促进学校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升现代化办学水平,学校各方面工作得到扎实有效推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围绕能力提升,打造过硬师资队伍
  充实调整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事关学校的未来和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专业课教师比例和有关学历及职称的规定,该校教师队伍无论从人员数量还是素质结构都有一定的差距。上学期,该校招聘了12名新教师,其中,5名为专业课教师。去年下半年,该校积极与县教育局、县人社局沟通,为2019年招聘一批技能水平较高的教师争取政策支持,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储备,为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奠定扎实基础。为教师搭建学习、提高和施展才华的平台。2018年暑期集中培训时间,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信息化驱动课程设计与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更新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选派多批次的年轻专业课教师赴企业、中高职学校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理论教学水平。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该校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注重以党员学习教育带动师德师风建设,坚持逢会必讲师德师风,经常开展师德师风培训和交流。先后组织开展了教育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组织全校教职工签署全省统一的拒绝有偿家教承诺书,划出师德师风建设“红线”。深入开展“立德树人·四有好教师”评选活动,评选出14名校“四有好教师”,推荐王丽华老师参加县“立德树人·四有好教师”评选活动,并成功获选。
  围绕质量立校,强化教学改革工作
  紧紧围绕“教育科研服务于课堂、服务于教学质量”的核心理念,以打造“有效课堂”为重点,扎实锤炼教师教学基本功,促进了全校教师业务素质的显著提高。
  探索“有效课堂”新方法。对教研组进行适当调整,对各教研组的工作规范提出相关要求,对各教研组、各位教师参加的教研活动作出明确规定。实现公开课常态化。每周每个教研组在固定时间指定两名老师开设常规公开课,每节课都能做到集体备课,利用每周二下午二节课后教研活动开展说课和评课,使每位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继续推进全市职业学校“学教合一”教改实验的开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参加省市教科院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先后组织申报省市县级课题32个,立项校级课题6个、县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9个、省级课题3个,结题市级课题3个、省级课题3个。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教务处制定《教学检查考核细则》,每月对全校教师的履行教学职责情况、教学常规材料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同时及时组织督查,定期组织学生对教师进行测评,有效提高教师的上课学生满意度。把探索“有效课堂”和规范课堂教学管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教务处加大课堂教学检查的力度,对上课等各项常规性检查做到专人负责,天天有人巡视,课课有人检查,同时检查有记录,每天汇总情况。教学常规管理的严格实施,使全校教师更加重视课堂教学。强化高考备战工作。进一步加大过程性考核力度,继续实施高三年级全体师生的奖惩制度。与市内外学校联考,每次联考后,对成绩进行分析对比,对成绩进步大的学生和老师进行适当奖励,对成绩退步较大科目的任课老师进行谈话,分析原因,找出应对措施。增强备考复习的针对性和计划性,从上学期开始,组织各教研组制订详细的一轮、二轮复习计划及技能训练计划。组织部分专业技能训练教师赴周边学校观摩,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同时邀请部分高职院校相关专家,为全校学生作科学精心指导。注重学生技能提升。职业学校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该校投入400万元,新建数控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购置3D打印机,更新机械、电子、计算机、烹饪、农业等实训设备,进一步改善实训条件。学校继续通过项目化实训及“工学交替”等形式,努力提升学生的机能水平。通过选派各专业师生外出参加行业或职业院校等各类比赛,不断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积极开展竞赛活动。积极组织培训,参加各类竞赛和校外竞赛活动,增强学校影响力。在校内,开设骨干教师示范课和新进教师汇报课,组织开展语数外知识竞赛,对成绩优秀学生进行表彰,有效促进了学风建设。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类竞赛,王丽华等参加盐城市多媒体软件制作比赛,其中,2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组织胡士平等参加盐城市职业学校课堂大赛,其中,2人获一等奖,5人获三等奖;组织任昌娟等参加“丹顶鹤小镇”杯盐城市首届海鲜技能大赛,其中,3人获金奖,2人获银奖;组织臧明明等参加江苏省“领航杯”多媒体教育软件比赛,其中,2人获三等奖;陈雯雯老师等3组老师获盐城市职业学校信息化大赛二等奖;组织樊艳春等参加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信息论文评比,其中,2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组织沈捷等参加“行知杯”论文评比,3人获三等奖;组织刘文君等参加“五四杯”论文评比,2人获二等奖;孙华等指导学生参加文明风采大赛,其中,4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王媛等指导学生参加市多媒体软件比赛,其中,2人获一等奖,5人获二等奖;黄成元等指导学生参加第八届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组织59名师生参加盐城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其中,获得一等奖6个,二等奖20个,有21名师生代表盐城市参加省赛,花时政获省赛二等奖,常苏鹏、徐奕成获三等奖;成功组织725名高三学生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切实加强专业建设。根据江苏省现代化实训基地和现代化专业群创建标准,学校积极开展创建活动,成功将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群创建成为省级现代化专业群。
  围绕素质教育,创塑学生管理特色
  该校进一步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和全员育人的办学理念;实现“全员参与德育教育”,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办学实践中探索德育工作新思路新方法。
  做好德育日常管理。以学工处为龙头,校团委、学生会、各班班主任密切配合,切实做到“周周检查、月月有评比”,形成了以学工处为主体、班主任为核心、学生社团配合、任课教师全员参与的德育教育管理格局;在全校学生中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行以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和学生养成教育考核体系为“两翼”的学生德育管理模式,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上学期,学工处组织校内德育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学生礼仪》课程课件和教案,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学生礼仪》精品课程评比活动,为下一学期参加江苏省教学成果评比奠定基础,逐步形成文明礼仪教育新特色。坚持开好主题班会,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园之声等载体和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演讲会、报告会、军训、入学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纪律观念、学习意识、安全意识和感恩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丰富德育活动。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寓教于乐,搭建德育教育平台。通过广泛开展运动会、演讲比赛、迎新文艺演出等各项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校团委对学生社团工作进行规划,由学校青年教师结合爱好和专业特长自主申报,成立“五大板块”、23个社团,共有45名老师、300多名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社团每周均组织活动,并承担学校元旦文艺汇演等各类活动的组织工作。
  围绕争先创优,综合工作齐头并进
  重视招生和学生发展前景。2018年,在普中大幅度扩招的情况下,该校提早谋划,秋季招生人数完成了预期目标。校企合作取得新进展,引进华源磁业公司生产线入驻该校,确保学生在校内就能实现高质量实习,正在与普华永道教育投资公司洽谈,合作共建影视后期制作专业,为学生成才提供更广阔的渠道。成教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学校成人教育办学规模呈稳定增长态势,2018届秋季招生工作蹄疾步稳,开放大学及网络教育在籍生数稳步提高。为了扩大招生范围及满足各类学历的需求,该校积极向省开大申请开设机械制造一体化和农村行政管理等专业,成功申请大连理工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的招生权限。努力稳定短期社会培训规模。培训处完成电工、电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422人次,培训考核合格率达90%以上。联合县妇联完成农民工创业培训251人,协助县沿海工业园区进一步做好烟花爆竹、加油站点安全员培训工作,共培训1500人次。同时成功组织高三年级260名学生参加了职业资格考试。
  新的一年,滨海中等专业学校广大师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开拓创新,争先创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举全校之力,为打造开放沿海战略高地输出技能型人才,以优异的成绩向国庆70周年献礼!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