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孩子心中的“五会”家长
沟通得法,才能让你成为可爱的家长
近日,一所小学校长通过调研发现,孩子最苦恼家里有一个“五会家长”。原来,这所小学有一个常规举措,每学期期中、期末,学校都下发《爸爸妈妈成绩单》,其中有一栏是“你最想对爸妈说的话”。从孩子们交上来的情况看,他们的烦恼并不比家长少,多数反映的是和爸爸妈妈沟通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五类家长”最被孩子嫌弃,分别是“只会催”“只会擦”“只会烦”“只会吼”“只会打”。家长们快来看看是否“中招”了。
“五会家长”是这样的
“五会”有着各自很明显的特征。
只会催的家长,“快点”就是他们的口头禅,每天都在催孩子,“快点起床!”“快点吃早饭!”“快点做作业!”“快点看书!”结果,越催孩子越烦,越烦就越不高兴做。
只会擦的家长,橡皮擦就是他们辅导孩子做作业的最佳“利器”。他们往往坐在孩子旁边陪着孩子做作业,没写几个字,他们就开始拿着橡皮擦、擦、擦!写错了要擦,字体大小不均要擦,字写得不端正也要擦,擦得孩子们越来越不喜欢写作业,严重的甚至开始逃避作业。
只会烦的家长,往往具有唐僧特质,爱唠叨。但凡孩子犯错,他们就开始念叨。即便孩子表达自己已经知错了,他们还是不停地讲呀讲呀,听到后来,孩子都不知道他们讲了什么。结果就是,一个唾沫横飞,一个云里雾里,反反复复这几句话,孩子都能背出来了。以后再犯,家长还没说,孩子就能背出来。
只会吼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慢慢练就了狮吼功。一看到孩子犯错就忍不住要吼几句,往往孩子被吼愣了,至于吼了什么,一概屏蔽了。很多父母表示,一不高兴就“吼”是家长的通病,自己也知道这样做不对,应该和孩子沟通解决问题,可就是做不到。
只会打的家长,喜欢用“打一顿”来惩罚或震慑孩子。起初效果明显,但拳脚只能让孩子“听话”一时,孩子越大,“打一顿”的震慑力就越差。而且,时间一长,孩子对爸妈的脾气一清二楚,犯错了,顶多也就挨几下打,没什么大不了的。
对号入座,不少家长都“中招”
不少家长对照了这“五会”之后,发现自己能占其中的好几条,有的甚至五条可能都占了。
“我居然五条全占,孩子内心该有多讨厌我这样的妈妈啊,看来真的要反省一下自己。”
“我也知道自己动不动就吼不对,但是面对孩子各种犯错时,总是忍不住。”
“就拿做作业来说,不催着点,‘磨洋工’不知道磨到什么时候,所以,忍不住要催他。”
“我就是拿着橡皮擦在一旁‘伺候’的家长,不这么干,作业做得没法看!”
近日,在一小学生家长群里,家长们热议了关于“五会家长”的话题,不少家长都表示知道自己的这些做法不对,但是面对不让人省心的孩子时,还是忍无可忍,先催了、吼了、打了再说。也有家长坦言,不催、不擦、不吼、不烦、不打孩子应该是一个理想的状态,极少有家长能做到,只不过,作为家长要明白,当孩子犯错误时,不应该急于吼孩子或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骂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时候,不妨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比如,告诉孩子“我现在心情不好!”“你这样做我很不满意!”“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你的表现很让我伤心!”,等等。
良好的沟通需要建立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
“五会家长”的现象说到底就是家长与孩子的亲子沟通不得法。那么,跟孩子交流沟通有哪些原则、技巧呢?
张丽娟是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亲子沟通师,她告诉记者,平时找她咨询的孩子,百分百都会吐槽自己的家长,吐槽内容包括:家长老拿自己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爱唠叨说教;动不动就在他人面前说自己的囧事;不能理解自己;干涉自己太多。
在接触了大量的个案后,她也总结出了一些沟通的要素。
她认为,沟通的首要条件是家长要明白孩子的心理,明白孩子心里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一般情况下,12岁以下孩子已经会获得注意,争取权利,也会有报复心理,自暴自弃;12岁以上的孩子,在此基础上还会追求兴奋刺激,寻求同辈接纳等。了解孩子们的心理,才能根据孩子的个性对孩子采取不同的沟通风格。
虽然每个孩子各有个性,当出现矛盾与冲突,沟通原则却是一致的。张丽娟的建议是,父母应先处理自己的情绪,用空杯心态,避免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孩子,还要有平等心态,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具备共情能力。比如,孩子受到老师批评了,不要急于和老师站在统一战线上说教孩子,先听听孩子如何说。
具体做法上,首先要做的是回应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件,第二步是回应孩子的情绪,接着一起分析、探讨,最后是找出下次遇到类似事件解决的方法。
多说肯定句,少说否定句
良好的亲子沟通,必定有良好的沟通技巧。但实际上,很多家长却在用吼的方式沟通。
其实,吼孩子并不一定都是孩子的错,有时候是家长们自己心情的原因,与其说是在教育孩子,还不如说是家长们在宣泄不良情绪。而且这种行为除了起不到太好的教育意义,还会影响孩子。孩子就是家长一面镜子,如果是遇事讲道理的家庭,孩子也会相对明理。如果家长不善于管理自身的情绪,孩子也容易如此。
县城一所小学的严老师也发现,当找不到合适语言的时候,性格粗暴的家长就会倾向于吼的方式。
她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其实不提倡这种吼的方式来处理孩子的问题。家长一吼,孩子一怕,孩子表面上可能是顺从的态度,但是实际上没有解决问题。因此,当孩子有问题时,家长应该用平心静气的态度和孩子对话,情况特别恶劣的,要用严肃的态度,并提出自己的希望。
“当然,也有一些家长反映,跟孩子讲道理完全听不进去,吼几句才能震慑住,但这不能说明吼就是有效的教育方式,只能说家长们还没有找到更高明的教育方式。”严老师说。
张丽娟的观点是,跟孩子沟通时,应多说肯定句,少说否定句。比如,孩子在玩游戏,家长想让孩子做作业,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时间到了,需要做作业了。”但如果家长说:“不要玩游戏了,快去做作业。”孩子就会很反感。
这是因为,人的大脑更容易接受肯定句,用肯定句的形式让孩子做作业,是强化做作业,时间久了就能建立条件反射,而让孩子不要玩游戏,其实强调的是游戏,而非做作业。
当然,有效的沟通方式需要建立在父母和孩子平时的约定中。当彼此出现冲突,比如,孩子想回家先玩游戏,父母觉着要先做作业。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一下,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父母也说出自己的理由,然后双方商定一种彼此能够接受的方法。
“每一位父母都从小孩过来的,每一位父母都有一个内在小孩,父母的心智化成熟模式,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程度,关系到亲子关系的质量。亲子冲突,本质上是‘根’的能量不够高,容量不够大。作为家长,只有去完成自己的功课,改变自己,成长自己,才能影响、带动孩子。”张丽娟说,作为家长,要学会爱和需求之间的区别,不要把自己的需求当作爱孩子。如果看到孩子越来越不好,通常都因为孩子已越来越缺乏来自家长的爱了。
中考逆袭关键点就在这里
距离中考仅剩几个月时间,该怎么样在短时间内补缺补漏、提升成绩呢?怎么样才能在最后时期实现逆袭或弯道超车呢?关键点就在这里。
语文
语文是需要平时不断积累的科目,最后几个月你也不能放弃,一定要多拓展自己的阅读和知识面、多记多背,巩固基础。复习时要根据中考考点进行复习。基础部分有的分是只要背了就能拿的,比如,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解释、通假字、古诗古文默写等等,谁背谁拿分,相当于白送的分,只要肯下功夫就能到手。阅读理解和古诗文赏析有模板可以套。一定要多做题,找到答题技巧,可以大大省时省力。阅读尤其是议论文和说明文,推荐找去年前年市内中考的一模二模等各个县区模拟的阅读题和答案,对着不同的问题归纳模板,非常有用。
数学
数学最重要的就是公式的记背和灵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都说不利索怎么做题?圆的基本性质都模糊不清?几何证明从何而起?公式背不好,一切都白谈。公式背好了就刷题,从基础题开始做,基础题的分值最大。不要专盯偏难怪的题目,循序渐进,把每一道错题搞明白,一定要有错题本,不懂就问老师、问同学,把题搞会了才是真本事。刷题的时候,一定要做整套卷子,让自己对时间的把握做到心里有数。
英语
英语同样依赖积累和背诵。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背单词、背课文。绝不相信一个学生在能把所有英语单词课文倒背如流的情况下,英语不拿高分。就几个重点作文话题准备几篇并且背下来、记几个好看高分的短语写作文用。套路模板在英语中同样适用。
文理科目
文科的就是要多记多背,在多记多背的过程中学会将知识点灵活运用,同时多关注时事。列出方便自己记忆背诵的笔记大纲,随时随地都带在身上记和背。理科则也需要在将所有的公式定理方程式记牢的基础上,用死知识开拓活思路,多做题、多刷套卷找到共同点,学会举一反三最重要。无论文科还是理科都需要多刷题、多刷题。只要你肯下苦功夫、多花时间,成效一定是看得见的。
高中成绩中等的学生弱项在哪里?
中等生占学生中的大多数,既没有尖子生努力,也没有他们的天赋,但又比后进生多些努力,有能力考出更好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本属于自己能力范畴内的分数却拿不到、拿不全。这就要看看你到底弱在哪里?
基础不牢固
一部分中等生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从高一年级到高三年级整个基础体系不牢固,随着教学进度(有些学校赶进度,不能照顾到学生)的不断深入,很多学生赶不上,课也听不太明白,于是随着复习章节的深入,反而觉得自己越拉越远。在每次考试测验下,成绩不高是必然的结果。
破解之道:回归课本为主,找准备考方向
学生根据自己的丢分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备考方向。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最好层层追溯到自己学不好的根源。无论哪个学科,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层层关联的,希望基础不好的同学以课本为主,配套练习课本后的练习题,以中等题、简单题为辅,逐渐吃透课本,也渐渐提高信心。
只要把基础抓好,那么,考试时除了一些较难的题目,基本上都可以凭借能力能够拿下,分数的高低仅仅剩下发挥的问题。
学习不讲究方法
还有一些学生,他也确实花费了很多时间去复习自己不懂的部分,但是不讲究方法。学习一旦没有进步,必定是方法出了问题。主要还是缺乏指导,欠缺“临门一脚”。于是学习成绩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
破解之道:循序渐进,切忌急躁
在复习的时候,由于是以自己为主导,有时候复习的版块和教学进度不同,当考试时会发现没有复习到的部分丢分严重,导致成绩不高。但是已经复习过的版块,却大多能够拿下。这就是进步,不要因为用一时的分数高低做为衡量标准,复习要循序渐进,不要急躁。
复习就像修一条坑坑洼洼的路,每个坎坷都是障碍,我们只有认真地从起点开始,按照顺序慢慢推平。
考试不会融会贯通
这是大部分学生的通病了,平时学习复习的时候已经习惯于老师讲题解惑,做题、考试时不善于自行思考,喜欢去“套”。当题型稍微变换一下,就变得无所适从。做作业的时候喜欢参看答案或在课本寻求解答,有去思考却往往不能深入。虽然有些同学整理一些错题本、典型题等,但是却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简而言之,是缺乏独立思考的做题思想。
破解之道:合理利用作业试题、试卷
简单题、中等题一方面可以印证、检验自己的基础知识体系,又一方面可以提升我们的复习信心。在选择作业上,简单题、中等题尤其是概念理解应用题一定要自己动手做,还要进行总结。难题可以参考答案,但要认真思考其中的步骤推导思想和转化思想。这些都是高考所考察的。
心理素质不过关
有的同学因为短期内成绩无法提高,导致心理紧张、怀疑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考试时紧张、焦虑。一个问题往往反复无法确认,考试时间不够,于是成绩不理想,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丢分严重,无法把自己的真实水平反应出来。
破解之道:建立信心,不计一时得失
很多学生自认为自己是差生,无可救药了。但是事实上往往不是这样。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天生比别人笨,不如别人聪明。也许在某一方面上确实是有自身的缺陷,但是却忽略了自己的优势所在。为了自己心中那份或许并不是十分确定的梦想,一定要打起精神。
前面也说过,考试不要计一时得失,而是要不断地总结归纳。中等生,只要你不放弃,找到自己的缺陷,严格给自己定下复习要求,并认真执行,持之以恒,会考出更好的成绩。
心中有爱,必有远方
———县“四有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有感
2017年至2018年,我县已连续两年在全县范围内评出80名“四有教师”。在教育系统,“四有教师”的称号是很高的荣誉。2019年1月29日,我县在县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四有教师”颁奖典礼,并现场直播。颁奖典礼上,“四有教师”穿着正装接受颁奖,这在滨海教育史上是首次。2月16日,新学期老师开学第一天,县教育局就组织所有老师聆听全县多名“四有教师”代表的先进事迹报告,县教育局主要领导主持主会场报告会,县广播电视台全程对主会场进行现场直播。
说实话,以前我对“四有教师”是指哪“四有”都不是太清楚。听了“四有教师”先进事迹报告后,我对“四有”清楚了,也知道了自己与“四有教师”的差距。教育系统这么隆重地评选、表彰、宣传“四有教师”,从另一方面说明全县不少教师身上不具备这“四有”,或者说不完全具有。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一是对学生的爱,二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爱。主会场6位“四有教师”的先进事迹中,无不饱含着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爱,对单亲家庭孩子的爱,对身患疾病学生的爱,对有心理问题学生的爱……所以,孩子们才会亲切地称他们“爸爸”“妈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爱,严格地说是一种责任。他们能带病坚持工作不是为了工作业绩,而是担心自己生病在家休息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其实这种爱也可以理解为老师的道德情操。
单纯的爱成全不了教育。爱,需要学识、道德的支撑,否则老师的爱就会等同于老母鸡对小鸡的爱。没有丰厚的学识,我们的爱就会空洞苍白;没有始终满满的一桶水,我们拿什么来浇灌那么多小幼苗?老师是学生的引渡人,如果自己的三观不正,不求上进,不助人为乐,怎么能把学生引到成功快乐的彼岸?
老师的爱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情怀。从主会场6位“四有教师”的先进事迹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乐观的心态。他们对待工作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而且无怨无悔。他们工作着并快乐着!他们的爱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意韵。从他们的讲述中,我能感觉到他们的辛苦,也体会到他们的幸福,他们的幸福指数好像远远大于辛苦的指数。
正是这种有责任、有情怀的爱,有学识、道德支撑的爱,才使得他们一路走来、一路芬芳。他们不仅桃李满天下,为高一级学府输送了很多人才,自己也是硕果累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殊荣。
听了6位“四有教师”的先进事迹报告,我真正理解了“四有教师”的丰富内涵,知道了他们为何被评为“四有教师”,知道了我自己为何没有被评上“四有教师”。今后,我将以“四有”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边的“四有教师”为榜样,制定目标,多看书、多学习,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艺术地爱学生,用心投入工作,用爱心去工作,争取将来也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四有教师”。
让求真务实精神在校园扎根
近年来,在谈到形式主义时,不少人都提到“精致的利己主义”说法,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曾指出,我国一些学校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一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说,深谙形式主义的精髓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最大特点。
要为国家培养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真才”,需要从娃娃抓起,重视把立德树人放在教育的第一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国很多学校的校训就是“求真务实”,或者“求是”,在办学中应更加认真地坚持这一理念。
培养求真务实的人才,首先需要学校杜绝形式主义,而这又与对学校办学的行政评审、行政评价过多有关,有的学校为应付行政评审评价,搞形式主义。这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需要引起重视,科学设计评审、检查,也要求学校应该以原生态对待评审、检查。
其次,要在办学、教学中树立正确导向。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很多地方教育部门、学校都采取网络投票的方式评选优秀学生。用网络投票数来评学生,很多人都曾遭遇朋友群、同学群经常出现的给学生拉票的现象,而投票人对学生根本不了解,还出现一个人无数次投票的情况。这会给学生怎样的教育?更令人忧虑的是,对这种投票,大家出于友情似乎都不好点穿,这就是对弄虚作假之风的助长与纵容。
再次,要认真审视所有教学活动是否符合求真务实的要求。尤其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避免采取灌输、说教的方式,不要用“官话”和“套话”。近年来,舆论质疑有的小学生公开发言“官僚化”“成人化”,有套话无“童真”。这就要求管理部门清理可能造成学校形式主义的不必要行政评审;另一方面,需要学校始终把育人放在办学的第一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
五汛幼儿园举办闹元宵活动
近日,五汛镇中心幼儿园举办“欢欢喜喜闹元宵”活动。
活动中,场上场下欢笑不断,掌声不断,家长和孩子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亲子花灯,挂满了幼儿园走廊和教室,幼儿园里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除了赏花灯外,孩子们还体验了做元宵的过程。该园负责人表示,传统节日与亲子活动相结合,使幼儿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获取多方面的经验,感受喜庆和欢乐,并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使每一位孩子和家长都感受到了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孩子们也能通过这次活动了解元宵节的意义,传承这份属于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