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坎街道倾力培养年轻干部
近年来,东坎街道结合街道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年轻干部培养新路径新举措,让更多的年轻干部健康成长、脱颖而出,使之成为推进发展、造福于民的中坚力量。
强化教育,让年轻干部在修心立德中提升素质。结合年轻干部的思想实际,建立周六集中学习制度、周一心得交流制度、专题演讲制度。全方位、多层次对年轻干部进行教育培养。采取“学”“讲”“评”立体式教育模式,每周六选择有一定针对性指导性的理论文章,由班子成员组织学习,促进年轻干部思想理论水平提升。搭建《风彩展示》《感悟人生》等交流平台,及时组织年轻干部逐一登台演讲,让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结合年度组织全体机关、村居干部对年轻干部进步成长情况逐人集中评议工作,在充分肯定成绩优点的同时,指出存在不足,让年轻干部看到成绩充满自信,针对不足自我弥补,进一步明确前进方向。
结对帮带,让年轻干部在呵护关爱中健康成长。开展年轻干部结对帮带关爱行动,完善“一对一”结对帮带制度,实行“三合一”的立体帮带方式。开展班子成员与年轻干部结对帮带,经常与年轻干部开展谈心交流活动,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倾听他们的心声诉求,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开展老干部与年轻干部结对帮带。组织老干部与年轻干部谈人生感悟,传授工作方法经验,丰富他们的社会阅历。开展村居党组织书记与年轻干部结对帮带,面对面地教他们如何开展基层工作,如何联系群众,学会做群众工作,如何调处化解社会矛盾,以村党组织书记的亲身工作经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潜移默化影响年轻干部,使他们在基层一线经受锻炼,逐步成熟,更好地适应农村工作。
为省级文明城市测评迎检作贡献
连日来,东坎街道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主动担负起城关街道的应有职能,动员和组织全街道广大干群,按照“一个强化、两个明确”的总体要求,举全街道之力、集全民之智、攻全局之重,全力以赴做好省级文明城市测评迎检工作。
强化宣传发动,造浓创建氛围。在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等开展宣传的基础上,街道、社区分层召开省级文明城市测评迎检工作动员会,认真传达学习县相关会议精神。组织500多名街道村干部、1000多名创建服务志愿者和10000多名中小学生,走进千家万户进行宣讲,深入宣传省级文明城市测评迎检工作的目的意义和目标要求,宣传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给群众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实惠。
明确创建目标,落实分解任务。该街道将省级文明城市测评迎检工作的目标任务,按照部门、分社区进行分解落实。为了使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量化,街道创建办专门印发了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任务分解表,明确工作内容、细化创建标准、锁定时间节点、落实责任主体,实行任务挂牌、责任定位、包干到人、限期完成,确保创建任务全面落实、有序推进、圆满达标。
把握创建重点,主攻薄弱环节。在测评迎检工作中,该街道坚持硬件和软件一起上、城区与农村一起抓,突出后巷小巷环境整治,重点做好垃圾的集中清运;突出小区道路保洁,重点做好路面清扫;突出社区环境形象治理,重点做好沿路、沿街小广告清理;突出公益设施完善与维护,重点做好社区内垃圾池、厕所路灯及相关设施的修建和添置;突出软件资料建设,重点做好市民学校、居民道德教育、社区服务中心等相关资料的完善。通过不懈地努力,共组织清运垃圾1万多吨,粉刷巷道和沿路墙体3万多平方米,拆除各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物145处,清除各种小广告2万多条,新修新建垃圾池42座、厕所15座。
以特色文化引领宣传思想工作
今年,面对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新特点新要求,东坎街道党工委结合基层党员干部思想实际,创新举措,探索实践,努力打造城关特色文化,以特色文化主题引领宣传思想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大力倡导“正气为先、政通为要、成事为本、和谐为贵”的政德导向,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讲政治、树正气,带头讲团结、顾大局。积极弘扬“扪心四问”的敬业精神,要求大家经常问一问“对照岗位职责,我应该做什么?审视自身能力,我能够做什么?盘点每天工作,我已做成什么?在意群众口碑,大家认同我什么?”教育党员干部忠实履职、勤勉敬业。致力推崇“四个倍加”价值观,教育党员干部要“倍加珍爱难以多得的优越岗位,倍加珍视难以多得的政治生命,倍加珍惜难以多得的工作时间,倍加珍藏难以多得的亲情友情”。启发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爱岗敬业、感恩组织、回报社会。在鲜明的文化引领下,全街道上下形成了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
沙浦擂响精准脱贫攻坚战鼓
今年来,东坎街道沙浦村在重抓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和村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打出精准脱贫攻坚“组合拳”,确保实现高质量脱贫。
该村引进山东鲁迪公司投资3000万元,新建500亩高档设施大棚。村集体和种植大户共同投资栽植丰冠蜜梨、水蜜桃、葡萄等,发展200亩休闲采摘项目。紧抓省委驻滨工作队扶持机遇,紧密依托扬州大学园艺植物保护学院提供的技术,再投入200万元建设架式温室草莓10亩。对村部东侧110亩废弃沟塘进行整治改造,建设生态驳岸,配套凉亭、回廊等游园设施和生态餐厅。整合村级资金和省扶贫工作队资金450万元,实施休闲垂钓、草莓、果园项目。投入15万元,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120平方米屋顶光伏项目,为村部免费日常工作提供电力,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该村还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制订村庄整治提升方案,计划修筑道路8公里,架设路灯45盏,栽植苗木2200株,出新村庄整体形象。依托现有集中居住社区,再增加100套住房,彻底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加快省水美乡村项目实施进度,调整全村水系,疏浚整治河道沟塘,大力提升生态形象。充分挖掘水浒文化,丰富农旅文化内涵。加大办公文化体育设施投入,新建党群服务中心900平方米,文化礼堂400平方米,健身广场6000平方米,同步落实好健康、教育、兜底等扶贫政策,确保到2020年全面完成全村122户、346人精准脱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