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省级卫生城市 构筑健康宜居家园
创卫之花争相艳
———我县巩固深化省级卫生县城创建纪实
我县于2013年12月被命名为“江苏省卫生县城”。5年来,我县始终把巩固和深化卫生县城创建作为工作重点,统筹落实省市爱国卫生工作的决策部署,取得了积极成效。
加强组织推进,着力明确创卫工作责任。坚持把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创建作为健康滨海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有效举措,及时调整充实了创建工作指挥部领导及成员,统筹指挥、协调、督办创卫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多次调研检查创建工作,现场会办解决相关问题,推动工作落实。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先后多次专题研究、听取汇报、部署安排创建相关工作。组织召开“三城同创”、“爱国卫生宣传月”暨省级卫生县城巩固提升、县城综合治理、城市环境“三化三治”等会议12次,研究制定《滨海县省级卫生县城复评实施方案》《滨海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列出任务书、排出时间表、明确路线图。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责任包干制、资金保障制、督查考核“四项”工作推进机制,全力推动相关工作落实。
加强宣传教育,着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组织开展“整治环境卫生,提升城市品位”“创造优美环境,发展县域经济”“建设卫生县城,加快开放开发步伐”等大型宣传教育活动24次;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辟创卫宣传专栏200多期,刷写张贴标语12万多条,滚动播放健康知识教育电视专题、广播专题节目336期(次);在县城各主要街道路口设置大型公益广告宣传牌24块,悬挂横幅280多条,出动巡回宣传车360多辆次,向市民发送卫生城市公益短信100多万条,发放《致广大市民倡议书》12万余份;强化生活方式指导及干预,成立10个健康知识宣讲队、50个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五进”活动和“三减三健”等专项行动80多场,发放《居民健康教育读本》150余万份。
加强基础建设,着力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十三五”期间,我县将投入400亿元,实施重点项目400项,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新建改造了城市主次干道17条,建成主干道路100公里以上,“三环九纵九横”城市快捷路网初步形成;今年重点实施港城路北延等主干道路13条,年内基本建成9条以上;加快火车站集疏运体系建设,年内将实现高铁正式运营。围绕打造10分钟健身圈、医疗圈、教育圈和便民服务圈,加快县院迁建、市民服务中心、中小学校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城南初中等10多所学校建成投用。积极培育城市商圈,加快滨海源、欧堡利亚等4个城市综合体,仁和商业街等5个大型商业广场建设。
加强城市管理,着力打造靓丽市容市貌。开展城市环境“三化三治”系列整治行动,完成5个城中村、棚户区、14条背街后巷和40个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大力推进“厕所革命”,目前县城已建成二类以上公厕33座,年内将新建或改造提升达50座以上。积极构建垃圾收运体系和污水处理体系,县城“以车代桶”道路保洁模式全面推开,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2%以上;县城富康路、港城路创成省级城市管理示范路。投入2000多万元对“三湖两园一渠”进行绿化改造,新增改造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今年将围绕“创卫”目标,大力实施城市增绿工程,确保新改建口袋公园23个,建成城市林荫路16条,打造河道景观带5条,完成道路绿化、节点绿化改造50条,新增或改造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目前,已建成林荫路10条、口袋公园16个,栽种各类乔木1万余棵、灌木200万株。加快打造主题地标、文化长廊、文化雕塑等精品文化设施,实施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健康主体公园建设,年内打造城市小品50个以上,改造更新城市家具300多个。
加强综合治理,着力出新县城整体形象。全面推行沿街商铺“门前三包”责任制和机关党员干部“星期六卫生日”等制度,持续开展市容秩序整治,累计查处各类占道经营摊点2.15万户次,店外占道经营1.32万户次,共拆除乱搭乱建427处,收缴店外站牌、灯箱6450余个,拆除陈旧、破损及不符合规范的店招店牌840余块,出新店招店牌360余块,查处未经审批的非法广告73处,清理临时条幅450余条。切实加强市政设施维护和维修工作,累计修复砼路面2.2万平方米,维修人行道和盲道道板2.95万平方米,维修、更换雨水井盖、井框460余套,维修、更换交通护栏1.1万余米。
加强卫生防病,着力提高健康保障水平。扎实开展城区食品、服务行业创卫达标整治行动,对“六小行业”经营户以路段为单位逐一落实整改,并实施“网格化”管理。坚持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项目“零审批”和饮用水源河长等制度,切实加大县城饮用水源取水口上游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不断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管理;严格城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加大县自来水厂和二次供水单位的水质监测频率,水质合格率达100%。全县病媒生物防制累计投入250万元,共建毒饵站15000多个,投放毒饵5.5多吨,重点行业发放强力粘鼠板3000余块,同时,每年夏秋季组织开展灭蚊蝇、灭蟑螂活动,“四害”密度得到有效控制,顺利通过省“灭鼠、灭蟑、灭蝇先进县”达标复查验收。
健康滨海 情暖民心
健康是人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决胜全面小康、推动人民生活高质量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健康服务贯穿全程、健康福祉惠及全民”,大力实施“健康滨海”建设战略,加快完善“健身、防病、治病”一体化全民健康服务体系。
在全省率先实施全民免费体检“一年一检”,着力构建全民健康服务体系。健全组织架构。创新成立全民健康服务中心,建立“政府主管、健康服务中心直管、镇村协管”的体检服务网络。2017年基本完成了首轮常规体检,今年已完成体检60.8万人。实施精准健康管理。在全市率先自主开发“全民健康管理360平台”,完善电子健康档案87.92万份,建档率94.08%;签约34.3万户、76.3万人,签约率82.23%。加快完善疾病预防体系。推进健康人群管理、高危人群干预、疾病人群治管、老年人群康养、特殊人群关爱、低收入人口健康“六项服务”,推广“一病两方”,针对患者疾病开出用药处方和健康教育处方50多万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规范管理率明显提高。实施精准健康扶贫。对低收入人口实行“三免四补两简化”:免费健康体检全覆盖;为15717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开展免费送药服务(基本药物);县财政全额承担新农合个人筹资部分;低收入农户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95%以上,兜底补偿4088人、4425万元。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达16514人。广泛开展健康干预和健康促进行动。建成100多个高血压、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70个健康自助检测点、50个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队,累计发放《居民健康教育读本》150余万册。
优化卫生资源布局,坚持把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加大发展投入。“十三五”期间,我县加快实施10大类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包括新建3家医院,“全民健康”体系建设,健康扶贫工程,镇(区、街道)卫生院(室)“三化”建设,创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等,总投入40亿元。加快城乡卫生布局调整。总投入25.3亿元,实施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第三人民医院整体迁建。投入7563万元,新改扩建155个村(社区)卫生室和改造提升4个镇(区、街道)卫生院,创成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3个、省示范乡镇卫生院8个、省示范村卫生室33个。实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3655”工程。聚力打造3个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建成6个专病专科联盟,选派58名专家下基层设立县级名医工作室,建成52个村级医疗服务示范点。
加大对外合作力度,初步实现城乡同质化健康服务。加快名医名科建设。建成海军军医大学校长孙颖浩院士工作站等名医工作站(室)38个,总数全市第一,实现“周周有名医”,累计诊疗6000多人次,举办医学教育项目22次,指导科研项目13项,引进并开展填补市内空白新技术新项目11项、县内空白60项。打造危急救治高地。建成全省首家县级医院国家胸痛中心,新建脑卒中中心、创伤急救中心。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依托县人民医院,建成体检、远程会诊、影像、心电中心、临床检验“五大中心”,远程会诊、心电实现全覆盖,形成对上连接省内外三甲医院、对下延伸全县所有卫生院(室)的分级诊疗架构。
免费体检
签约服务
健康教育
拥抱自然
卫生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