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科学规划完善城市布局
今年来,我县切实加强城市规划工作,不断健全规划体系,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层次,努力完善规划布局,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
严格按照“一主、一副、一辅、十镇、多节点”的城镇发展布局,启动城市规划第五轮修编,实现中心城区控规全覆盖,全面完成13个镇区总体规划、30多项专项规划,实施重点项目规划设计200多项。建立规划专家智库,聘请省级以上专家7人,与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5家甲级资质设计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健全部门初审、专家评审、联席会审、规委会决策的“四级”审批程序,对市民服务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县人民医院等13个重大民生实事工程进行全方位评审,多层面公示。坚持分片推进、组团开发,加快城东片区、城中片区、城西片区、城北片区等各片区规划建设,完善道路框架和基础设施布局,使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我县多举措改善农民住房条件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系统谋划、分类施策、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农村住房改善,让广大农民群众早日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
强化目标导向。全面完成四类重点对象、老旧房和“空关村”改造,3年改善农村住房3万户;新建集中居住点150个、保留提升150个,全面优化“一主、一副、一辅、十镇、多节点”的城乡空间布局。进一步加强支持引导。严格按照“四化同步”的工作要求,将传统与现代、宜居和乐业有机结合,充分尊重民意,科学确定地址、规模和功能布局,加强宣传引导、加大政策激励、推动退宅还耕,优选户型样本、引导代建统建、尊重自建改建,着力建设一批具有鲜明产业、文化、建筑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
强化分类施策。严格按照优先鼓励进城、积极引导入镇、尊重意愿留村的工作原则,把老旧房户和“四类”重点特困对象等作为重点人群,切实做到全面覆盖;把高铁、高速、国省干道沿线作为重点区域,进一步加快组织实施。精心组织实施“5+15”县镇两级示范点,大力推动“一镇十村”建设,以点带面示范引领。进一步加强系统配套。一体推进产业发展、园区布局和公共服务配套,按照有便民服务中心、卫生室、物业等“十有”标准,统筹规划建设公共配套项目。
强化组织推动。成立领导小组和专门办公室,层层压实县镇村三级责任;集成农户补助、镇区奖补和工作激励等政策体系,加强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实行周会办、旬督查、月通报、双月评比、季度观摩考核,加快建设“产业特、村民富、家园美、风气好”的新农村。
住建局聚力提升城市品质
今年,县住建局结合自身职能,围绕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标准和要求,制订计划,分解任务,强化责任,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
聚焦硬件提升,加快市政设施完善。加快新建和改造道路进度。对已经完成路面改造工程的人民北路、明达路和G204辅道等组织人员“回头望”;对正在实施的凤鸣路延伸、S327辅道和富康路北延等6条道路做好扫尾工程。完善市政设施配套。对县城区节点游园全面增设、城市景观全面提升、城市绿化全面补植。加快民生工程建设。对欧堡利亚珺悦府、港利国际等18个在建小区,加快建设进度,切实营造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的良好环境。
聚焦难点突破,强化小区物业管理。对小区全面实行专业化、电子化、全天候物业管理。加强对老小区公共配套设施的改造。整治达标。及时会同东坎街道和县城管部门制订整治工作方案,对小区公共配套设施进行维修整治。长效管理。在小区公共配套设施整治达标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小区按市场化模式实施管理。建立机制。按照文明和谐、服务全面、保障有力的要求,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聚焦过程监管,加强工地规范管理。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加强对全县建筑工地的扬尘覆盖、冲洗设施、垃圾清运、食宿管理、宣传标语等监管。做好工地文明宣传。对全县建筑工地围挡挂设文明施工条幅和核心价值观等标语。做好工地日常监管。将建筑工地按区划片,定人定岗,分片负责,每周对各工地巡查不少于2次,安全大检查每月不少于1次,确保工地建筑材料分类堆放、安全设施布设严密、食堂宿舍整洁卫生、安全文明施工人人皆知。
五汛改善人居环境助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五汛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县委部署,进一步优化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提高城镇化水平和群众生活质量。
充分尊重民意,让百姓需求贯穿全过程。发放改善住房意愿调查表和2020年前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调查表,提前了解广大群众改善住房条件意愿;同时,利用科学统计和有效监督,让改善住房条件工作公平公正,让补偿标准、奖励政策“一把尺子量到底”,让政策引导与群众自愿有机结合。
配套保障民利,让公共服务配套高标准。统筹建设路网、绿化、供电、通讯、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卫生室、体育场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总结和借鉴其他镇区在旧村改造提升方面的经验,目标不仅要让群众有得住,还要让群众住得好。
注重保留乡愁,让新老居住点有序衔接。全方位调整新建集中居住点规划、村产业规划和旧村庄整治规划,挖掘历史文化和乡愁记忆,保留古树、水塘、碑石等承载的乡村记忆。以传统苏北两层居住为主,配套多种户型,满足群众需要。
滨海港镇加快建设新港镇
今年,滨海港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的决策部署,以宣传规划先行、样板特色先试、组织保障先导为抓手,对全镇18345户农户、154万平方米农房逐户进行核查、登记、归档,建立数据台账,扎实推进康居工程建设,全力打造美丽港镇、宜居新家园。
精心组织镇村干部进村、到组、入户进行“一对一”宣传,为农户解读激励政策,帮助算好资金账,激发群众参与支持农村康居工程建设的热情。抽调村建、国土等部门人员组建专门班子,逐户进行工作再对接,建立“一户一档”“一村一册”数据台账。始终坚持土地集中节约及建设用地共担的原则,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确定建设地址、整体规划、户型设计以及建设模式等,形成初步方案,供广大农民自主选择。突出重点重抓、以点带面,在原有规划基础上进行再优化,集聚各类功能要素,打造条堆集中居住点示范村,将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卫生室、幼儿园等配套功能融入集中居住点,最大限度地方便广大群众生产生活。
始终坚持因村制宜,分类规划,对新建集中居住点实行个性化设计,严格依据临海、邻河、沿路的区域特色,努力打造具有海韵和河域风情的集中居住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原有村庄整治改造,重点实施村庄环境整治、房屋立面出新、道路绿化亮化提升。
天场以点带面实施康居工程
今年来,天场镇紧紧围绕“三纵四横”主干路网,按照重点工程优先、散落村庄优先、沿路沿河优先的“三优先”的工作原则,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持续加大宣传力度,以点带面,全面掀起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热潮,不断改善提升农民群众居住条件。
高起点布局。结合群众意愿和村情实际,进一步完成各村拟搬迁或自然消亡区域和拟保留提升区域的划定工作。科学规划集中居住点。对各村自主申报新建的集中居住点进行现场调研,集中审核,确定之后报上级部门备案,同时积极启动镇村布局规划修编工作。强化巡查管控。新建房屋须经村镇审核,未批先建、私搭乱建的一律拆除,从而树立鲜明的集中导向。
高质量建设。所有新建集中居住点由镇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全面保证工程质量,以高品质小区赢得广大群众认可。注重学习宣传。组织干部群众到射阳、阜宁等地参观学习社区建设经验,持续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注重规划引领。年内全面完成计划新建集中居住点的建设方案,严格按照规划施工。除聘请监理单位外,精心组织老党员、老干部代表参与监督,切实保证房屋质量。强化基础配套。高标准建设社区绿化和下水管网,同时结合实际需要,配套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幼儿园等设施。
高速度推进。成立康居办,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列出工作清单,明确责任人员,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今年确保完成杨庄集中居住点主体建设,同步启动马套、天场、秉义3个集中居住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