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碧水写春秋
2015-03-12 14:41   浏览人次:
    2014年,县环保局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着力点,创新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重要举措,力促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升,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招商引资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14年县委、县政府下达县环保局招商引资任务为投资1亿元的竣工项目1个,投资5000万元的开工项目1个。该局实际完成投资5亿元已竣工的超威电池二期项目1个;引进的汉通耐火材料项目、海保新材料项目和杰宏环保科技项目合计投资达2.6亿元。在2014年度全县目标任务综合考核中获得县政府部门二组第一名、项目建设会战(招商引资)工作奖。
  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年初我县专门召开创建工作推进大会。加大投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压缩式垃圾中转站、镇级医院医疗废水处置设施和景观绿化等硬件项目的建设。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市级生态镇、村创建活动,累计创建3个国家级生态镇、7个省级生态镇,1个国家级生态村、9个省级生态村,市级生态村创建率达80%以上。
  环境综合整治卓有成效。先后在沿海工业园、工业园组织开展了废气、废水、固废、重金属、雨污清污分流、燃煤锅炉改造等专项整治行动,对24家企业实施了限期整治;对25家企业实施了停产整治;对21个项目实施了关停取缔。组织实施了通榆河、浴室饭店、工地扬尘、加油站点油气回收、中高考噪声、汽车尾气检测等专项整治行动,对56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了行政处罚;对38家畜禽养殖场实施了限期整改;对24家社会加油站实施油气回收改造,对14797辆机动车进行尾气检测。全县农村组织开展夏、冬季两轮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清洁道路、清洁河塘、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县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污染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全县共组织实施减排项目23个。7个农业类项目(全部为畜禽养殖场)均已建成沼气设施并实现综合利用;13个结构关闭类项目已全部关闭到位,县城和滨淮镇污水处理厂均已建成,森达热电脱硫脱硝项目已建成,并达到相应的减排量。
  饮用水源监管有力。对饮用水全面建立了“双保”和“天天巡查、天天监测、天天报告”制度,双保,即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保证饮用水源保护区不进1个污染项目。对饮用水源坚持每天必巡查,水质情况每天必检测、每天必报告的良好机制,保证了饮用水的质量。
  秸秆禁烧历史上首次实现夏秋两季无火点。加强宣传教育,印发秸秆双禁宣传单和《致全县广大农民朋友一封信》;强化督查,在夏秋两个收获季节24小时不间断的巡查督查;提请县政府分管领导多次组织会办,形成了举全县之力齐抓共管的力度和格局,实现了夏秋两季无火点。这项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省、市环保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
  环境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全面提升。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日处理4.5万吨工程项目主体和配套工程建设已基本竣工;全县14个镇区启动镇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已建成3个,其余11个正在建设之中。完成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建设,12个镇卫生院完成医疗废水处置设施建设。沿海工业园的江苏森达热电投资4000万元实施了脱硫脱硝设施建设和布袋除尘改造;光大环保完成了年处理量3万吨、总库容60万立方米的固废填埋工程建设;园区污水处理厂完成了污泥压滤系统改造;完成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完成了园区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成了苏北一流的环境监测站,监测能力由原来的5大类88项,增加到5大类140项,新增加52项,现在能够全面承担水、气、声、渣、土壤的监测任务。
  环境信访协调化解得力。2014年,共受理各类环境信访投诉285件,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办复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信访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
  政务信息和环境宣教在全市环保系统名列前茅。全年上报各类政务信息250条,政务信息考核位列全市第一,省级考核全省第六。利用“6·5”世界环境日集中进行了环保宣传活动,展出环保知识展板30面,印发环保知识宣传资料5000份,向市民赠送环保购物袋5000个。利用“十送服务活动”,发放环保知识宣传资料3000份,现场解答群众环保知识咨询。把新《环保法》知识摘编送到企业、送到社区、送到学校。创建省级绿色社区1个、市级绿色社区2个,省级绿色学校1所、市级绿色学校6所。在《中国环境报》《新华日报》《盐阜大众报》《江苏环境》《滨海日报》等报刊先后发表环保文章35篇;在中国环境网、江苏环境网、盐城环境网等网络发表新闻、信息141篇。政务信息和环保宣教在全市均名列前茅。
  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的作用。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方面,精心组织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系统全体党员干部全程参加了学习教育、查找问题、落实整改、建章立制各个环节的活动。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活动,人人充当志愿者,对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