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现代农业新蓝图
2015-03-11 09:35   浏览人次:
    201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面深化农业改革的攻坚之年。我县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思路是:以实施农业现代化十项行动计划为主抓手,以抓生产保供给惠民生、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为中心任务,实现一个进位,确保两个安全,保持三个增长,强化四个创新,推进五项工作,重抓六化措施,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实现一个进位:即实现农业现代化工程全省进二位以上。
  确保两个安全: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力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不发生重大农机安全事故,病虫草害损失率控制在5%之内。
  保持三个增长:保持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增长。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左右,总产突破110万吨。保持畜禽养殖产业持续增长。全县生猪饲养量220万头,比上年增  20万头;家禽饲养量4800万羽,比上年增300万羽。大中型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63%以上、家禽规模养殖比重达91%以上。保持高效农业面积持续增长。全县高效农业面积达75万亩,比上年增加8万亩。其中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5万亩,确保联耕联种20万亩以上。
  强化四个创新: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由尽义务按部就班向带着感情倾心服务转变;创新服务内容,由过去注重种养环节服务向产加销全产业链服务转变;创新服务手段,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服务方式转变;创新服务主体,由为千家万户服务向职业农民、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服务为主转变。
  推进五项工作:推进产业基地打造。推广联耕联种20万亩,新建千亩设施农业基地8个,建成四青蔬菜专业村60个,打造S327沿线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带渠南片区规模养殖示范带,完成“菜篮子”工程万亩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
  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新认定三品20个以上,三品产量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新注册农产品品牌2个,获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个。
  推进农业机械化。实现水稻机插面积达40万亩以上,推广应用收割、植保、化肥深施、秸秆还田等高性能新型机具1000台套,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推进“三新”技术普及。遴选农业科技示范户4000人,组织职业农民培育7000人,其中经营性人员100人,完成地方持证农民培训0.5万人,建成高产创建点20个,发布农业信息1500条,编辑发送“12316”农技短信80条以上,覆盖农民1万人以上。建成玉米、蔬菜、畜禽等科技示范基地4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2个百分点。
  推进农业生态美化。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000处以上,新建养殖场沼气工程12处,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00万亩,新建农村沼气服务网点8个。新建秸秆收购网点5个,力争秸秆还田率达40%以上,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重抓六化措施:突出结构调整,推进农业规模化。牢牢把握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一首要任务,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要求,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其他农产品。
  突出体制创新,推进农业职业化。牢牢把握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新模式,着力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难题。
  突出设施配套,推进装备现代化。进一步释放市场在设施配套中的活力,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协调引导作用,优化农村资源要素配置,持续加大对农业装备的投入。
  突出载体建设,推进经营产业化。加快农业产业链条的前伸后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突出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品牌化。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突出科技为先,推进生产科学化。以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为载体,积极实施“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工程,提高技术的入户率和覆盖率,完善农业科技自主知识产权激励和保护机制,促进农业增长向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