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绿野织锦绣
2015-03-11 09:33 浏览人次:
2014年,县农委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和省市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保持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五大会战进位争先连续两次被评为红旗单位,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去年,我县夏粮夺得了超历史的好收成。全县夏粮面积78.03万亩,总产30.82万吨,比历史最高的去年增加2.01万吨,增幅6.98%。全县秋粮面积118.41万亩,比上年112.74万亩增5.67万亩,其中水稻82.52万亩、玉米32.8万亩,其他秋粮3.09万亩。全县秋粮单产594公斤/亩,较上年增产4.39%;水稻单产达618公斤/亩,较上年持平略减;玉米单产556公斤/亩,较上年增产20.6%。全年粮食总产达101.15万吨,增幅达8.75%,据国调队反馈,粮食单产、总产分列全市二、三位,再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畜禽养殖持续回暖
去年,随着禽流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畜禽产品价格的回升,大力推进畜禽规模养殖,畜禽生产走出低谷,扩张势头强劲。新建了滨海温氏畜牧第二基地、滨海腾飞家庭农场等一批生猪规模化养殖基地,依托滨海温氏公司,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合作猪场65个;建成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36个,新增生猪规模养殖出栏15万头以上,大中型规模比重达60.5%,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新建5万只以上禽场1个、万只禽场12个;新发展年饲养1000只以上肉羊养殖场5户、100只以上30户。全县生猪饲养量达220万头,其中出栏135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0.6%、11.3%。家禽饲养量达4500万只,其中出栏3800万只,同比分别上升5.2%、7.4%。
高效农业快速攀升
全县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2万亩,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设施农业上,S327高效农业示范带基本连点成线,“菜篮子”工程万亩永久蔬菜基地已建成8000余亩,扩线成面格局正在形成。2014年在建和建成规模设施农业基地10个,其中滨淮公玉、东坎兴庄、农业园区浦冈、五汛向阳、陈涛友联、八滩粮西等8个均为连栋大棚基地。同时对农业园区建农蔬菜基地按照部级蔬菜标准园标准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推广标准化生产,配套温湿度调控、补光、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化智能控制系统。台湾客商在界牌镇投资6000万美元建成的富川生物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工厂化食用菌项目全部竣工投产,年可生产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等品种食用菌2.2万吨。四青蔬菜基地上,在废黄河沿线的东坎、天场、界牌、八巨、八滩、滨淮、滨海港镇和滨海港经济区等四青蔬菜优势生产区域,以培植重点村为抓手,按照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的模式,共推广种植青刀豆、高雄3号毛豆、黄秋葵、西兰花等品种的四青蔬菜15.3万亩,比上年增2.2万亩。
农业经营规范有序
重抓监管责任落实。分别与各镇区、委属各有关单位,农业生产经营企业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状(责任承诺书)或安全生产责任状,逐级落实监管责任,传递压力,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重抓专项整治。坚持“标本兼治、打防并举、综合治理”的原则,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种子、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专项整治。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000多人次,检查农资经营户1260个次,查获不规范、不合格农资货值30多万元,查处违章拖拉机、联合收割机137台,立案处理16起,排查农机道路上事故15起、道路外事故4起。重抓农产品质量监测。积极引导生产者合理使用投入品,指导督促畜禽规模养殖场、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建立《投入品购进记录》和《投入品使用记录》。组织对全县生猪养殖、屠宰、运输环节进行“瘦肉精”抽样检测,全年共检测样品37029个,合格率100%;全年检疫屠宰生猪30.12万头、外调生猪15.84万头,组织无害化病死猪处理10.6万头。
农业生态不断优化
力推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认真落实上级关于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把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为我县农业工作的重点,全县新增大中型秸秆还田机340台,总保有量达1740台,夏季三麦秸秆还田面积38.09万亩,超过省下达补助面积5.67万亩,还田率达40.15%,针对秋季还田难度大的实际,县政府出台政策,按照还田补助40元/亩、离田20元/亩的标准进行奖补,秋季秸秆还田量达25.2万亩,其他田块全部离田,无一焚烧和污染河道现象。全县今年新(扩)建秸秆综合利用实体11个,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7%。
实施粪便资源化利用。积极开展人畜粪便、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广畜禽场粪便的“三分离一净化”,全县新建户用沼气2000处、养殖场沼气工程19处,新建农村沼气服务网点8个,有效化解农村主要点源污染,大幅度降低水体富营养化和病原微生物污染。
控减农业投入品使用量。重抓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监管、生产环境和农产品质量跟踪监测3个重点环节,按照“肥药双控”的原则,科学运筹水肥和病虫草害防治,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全面应用先进喷施技术,协调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依托蔬菜农业项目,为全县规模蔬菜基地免费发放生物农药,全县化学农药使用量下降8%;采用控氮、增磷、补钾、添微的策略,实行有机、无机肥配套使用,全年化验土样1500项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0万亩,组织有机肥发酵装置研究获国家发明专利,建成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3个,化肥施用量下降5%。
农技推广纵深拓展
加快推广联耕联种新模式。为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县政府专门出台激励政策,按照联耕联种面积达2000亩以上连片的,每亩奖补50元;1000至2000亩连片的每亩奖补20元;500至1000亩连片的每亩奖补15元的标准进行奖补。全县全年共落实联耕联种面积22.19万亩,建成示范片654个,涉及的试点村273个、农户达34917户。
重点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农机与农艺配套、项目与培训结合、软件与硬件配套”的教学培训新原则,扎实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培育工作,全年组织现场讲座120多场次,培训农民达9810人,其中完成持证农民培训达2.1万人,职业农民培训达2156人,超额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升级改版滨海农业信息网站,进一步规范“12316”三农热线服务,开通“12316”短信平台,年发布各类农业信息1300多条,接受群众电话咨询1100余次,根据农事需要实时发送农技短信25万多条,把实用技术、市场信息及时地发送到农民的手上,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步伐,提高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普及率和到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