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仁心
2014-11-06 09:24   浏览人次:
      他从医30多年,始终把病人当亲人,任劳任怨为患者服务,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赖。每当提起他,患者总是这样称赞:“他就是一位负责任的医生,总会站在我们病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他不仅和蔼可亲,而且医术很高明。找他看病,我们很放心。”他叫高远东,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普外科主任。
  
  对工作,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50多岁的高远东,上世纪七十年代毕业于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疗专业,在县人民医院一直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他常规开展消化道、乳房、甲状腺、大隐静脉等部位疾病各类手术,擅长胃肠道、乳房等各类肿瘤诊疗和根治手术,对普外科危重症、疑难杂症及大型复合伤救治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
  “医生就要救死扶伤。患者把健康乃至生命交给我们,是对我们莫大的信任。我们要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开始从事医疗工作时,高远东就这样告诫自己。工作中,高远东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服从病人需要。
  无论是在门诊,还是病房,也不管患者身份、地位和经济状况如何,只要患者来就诊,高远东总是热情相待,努力为患者解除痛苦。不管是门诊外科小型手术,还是重大疑难的抢救性手术,他总是小心谨慎地去完成每个操作步骤,生怕自己一丁点疏漏影响病人治疗和康复。
   为了患者,高远东经常吃住在病房,有时连续工作达72小时。他从不抱怨,脸上总是挂满微笑。几十年来,进行连台手术对他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有时候,做完手术回到家已是晚上八九点钟,他刚拿起碗筷还没吃几口饭,医院又打来电话,让他回去处理紧急情况。妻子要他再多吃几口,可他却总是微笑着站起身,穿起外套,迅速赶回医院。他经常说:“如果医生在患者需要的时候不能出手相助,那就失去了做医生的意义和价值,工作还有什么意思呢?”
  有一次,高远东自己生病动了手术,伤口还未拆线,科室的同事在无奈情况下,向他汇报了一个疑难手术术中病人的紧急情况。他听后点点头,只说两个字:“就到”。几分钟后,他便带着隐隐作痛的伤口,站在手术台前亲自为患者手术。在场的同事们无不为之感动。
  
  对患者,他耐心细致,视为亲人

  在高远东眼里,患者就是他的亲人,没有什么比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更重要。在他的心里,只有患者的喜怒哀乐。
   2008年冬天的一个深夜,一位患有急腹症胰腺炎的老大爷一住进病房,就点名要高远东为他治疗。值班医生告诉患者,经过诊断,他的病情并不严重,不需要科室领导立即过来。然而,患者却再三坚持。高远东接到电话,毫不迟疑,冒着严寒来到患者身边,耐心同患者交流疾病诊治情况。当得知自己病情并无大碍后,老大爷非常感动,拉着高远东的手,激动地说:“难怪我们村李老爹强烈推荐你,原来你不仅技术好,人也好,我们相信!不好意思了,这大半夜又让你跑一趟。你辛苦了!”听到老大爷真挚的话语,高远东微笑着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明天早上我再来看你!”
  平时,高远东每天正常要做多台外科手术,一天下来早已疲惫不堪。但是,每次下班前坚持查一次房,已经成了他雷打不动的习惯。对新住院病人、危重病人、手术病人、出院病人,他都要耐心同他们沟通交流,掌握情况。“这就像是栽花的人有‘花瘾’一样,如果不去看看患者,回到家也感觉浑身差什么东西似的。”他对笔者这样说。
  有一次,一位急性腹痛患者在家人陪同下,来到县人民医院就医。检查结果是阑尾穿孔腹膜炎,必须要立即对患者进行手术。可是,患者家庭经济条件差,一时没有钱支付必要的手术费。高远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一边安慰孩子家长,一边联系医院急诊绿色通道,以最快的时间给患者做手术。没过几天,患者家属就将筹集到的手术费缴上账,并连声向高远东表示感谢。高远东说:“谁都有一时缺钱的时候,但病情不等人,只要我们有可能就应该全力以赴帮助患者。”
  像这样的“救急”在高远东身上是常有的事。逢年过节,有些患者或者家属会带着土特产,到医院“感谢”高远东,都被他一一谢绝。高远东说,帮助病人康复是医生的职责。
   为更好地服务患者,高远东经常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患者,以便联系。只要患者一打电话有事需求,他常常会急匆匆赶回医院。这么多年,他自己也说不清放弃多少应当休息的时间,去医院诊治危重病人。
   在最大限度地为患者做好诊治工作的同时,高远东还注意尽可能多地向患者解释病程中可能出现的发展变化,以及饮食、起居、情绪等方面的注意事项。这些细节不仅让患者,就连同事也非常感动。为了重塑患者信心,他把部分休息时间用在对重症病人的电话回访上,及时了解这些病人的病情和心理康复进展,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纠正患者及家属的错误观念,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其康复。

  对科室,他重抓业务,严格管理
  
    高远东深知,作为一名医生,仅仅有好的服务态度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技术。
    在科室内部,高远东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不断提升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为提高医疗服务本领,他多次到上海长海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进修学习,先后撰写多篇医学科研论文及综述。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医学知识,多次参加大型学术会议交流学习体会。他喜欢在科室和大家一起学习讨论国内外医疗新技术、新业务、新项目,引领大家感悟和探索治疗相关疾病新进展。高远东说:“在科室加强学习有两个好处,一是与同事交流起来比较方便,二是能够更加贴近临床实践。”
    多年来,高远东坚持学习普外科各类疑难疾病理论基础知识和最新学术进展,对新技术、新知识总是百学不厌,反复揣摩,直到掌握为止,然后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同事。他常常告诫科室医务人员:“做医生的技术不过关,也是对病人不负责任的表现。业务技术是我们生存的‘看家本领’,不能敷衍工作、敷衍病人,干哪行就得爱哪行、精哪行。”一些老同事回忆,高远东年轻时,为尽快掌握业务技术,连续几天不离开病房是常有的事。他做手术时思路清晰、动作准确、反应敏捷。不论是术前,还是术后,他对病人都嘘寒问暖、呵护备至。经他手术的患者常感到自己是“幸运之星”。
    了解的人都知道,高远东在科室内部管理上很严格。对医院的规章制度,他比较熟悉,对科室管理也得心应手。他常说:“我们医疗工作者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命,更要把‘规范’作为自己的‘金箍’,马虎不得!”正因如此,多年来,普外科手术审批、疑难病例讨论、死亡讨论、业务学习、医患沟通交流等重要制度执行情况一直位居医院各科室前列,每年很少发生重大医疗差错和事故,病员满意度在全院也遥遥领先。
    高远东对下属要求近乎苛刻。他总是亲自带教新分配来的大学生、进修生,手把手地教他们练习基本功,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讲解手术操作的每一个细节,使他们业务技术提高很快。平时做手术前,他常常布置一些问题给学生,让学生们提前做足功课。他有时还会出些考题给学生,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严师出高徒”。多年来,他培养出了许多优秀普外科医生。
  
    对做人,他赤诚正直,体谅弱者
  
    高远东是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外科组长、市医学会普外分会副主任委员,作为专家,不乱开大处方是他的行医准则,多年来,他始终用一颗赤诚的心对待患者,坚持合理诊断,有针对性治疗。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高远东是一个正直的人,做事黑白分明,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诊疗时,无论患者是贫穷,还是富贵,在他眼里就是病人,该如何治疗、该选择什么方案,都以病情实际需要为原则,一视同仁。对许多来自农村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民患者,他常说,这些人远道而来看病不容易,更要对他们负责。
    高远东经常告诫科室其他医务人员:“医生要学会将心比心。每个人的钱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老百姓赚点钱不容易。为什么老百姓怕生病,就是因为看病贵。所以,我们要尽量让他们花最少的钱就能看好病。”平时,他要求下属坚持不乱开大处方,不用高价药、高值耗材,在达到同等效果的情况下,能为患者省多少就省多少。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做医生不能把钱看得太重。看重了钱,你就不要做医生。”病人送红包的“潜规则”,到他这儿就“搁浅”了。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他不收红包;找他看病,也是“物美价廉”的。有时候,遇到一些铁心送红包的患者,他总是在患者出院时把钱缴到其账上,免得患者住院期间“不舒心”。
    高远东有个同事这样说道:“我很少见过哪个医生像他那么尽职的。他很会为病人考虑,不仅仅是治疗上,还在医疗费用、病人住院检查时间、术后保养等方面都为病人一一考虑好。很多病人都成了他的粉丝。”住院患者张女士表示,她之前一直都是找高远东看病,这回要做手术也是找的他。“高主任对待病人很好,查房很仔细。我准备出院了,他还叮嘱我注意哪些事项,还要我全部无误复述出来才让我走。”
    高远东默默耕耘在临床医疗一线,他不言苦、不怕累,做过的手术逾万台,抢救重危患者的生命近千个,收到的感谢信不计其数。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