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小康建设提供水利支撑
2014-11-05 10:03   浏览人次: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水利局紧紧围绕“奋力开启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新征程”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为主线,加快水利建设,强化水利管理,深化水利改革,不断提高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和服务民生能力,为让全县城乡居民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

  重抓农田水利,农业现代化后劲增强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关注民生,服务民生,大办水利实事,加快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水利突出问题,扎实推进农村水利项目建设。
  加快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近年,建立完善了农村河道轮浚机制,按照“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要求,大力实施农村河道疏浚整治。仅2014年就完成各类土方620万方,其中:疏浚县级河道6条,56公里,53.65万方;乡级河道58条,204公里,361.37万方;整治村庄河塘76个村,133条,205万方。
   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灌溉排水工程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重点实施了三层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张弓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其中,2013年三层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涉及五汛、蔡桥、正红、通榆4镇,共新建、拆建泵站43座,防渗渠16公里,渠系配套建筑物610座,疏浚土方20.9万方;农业综合开发张弓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涉及农业园区、东坎、界牌、八巨、八滩、滨海港经济区、滨海港镇7个镇区,分为两年实施,该项工程于2014年3月20日开工建设,截至6月30日,完成投资1114万元,共建设泵站27座,防渗渠10公里,渠系配套建筑物165座。
  与此同时,还实施了2013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2013年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2013年中央财政统筹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项目等一系列农村水利建设,通过近几年农水工程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新增灌溉面积5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0万亩。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了农村面貌的改变和农村环境的治理,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

   强化城乡供水,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

  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用上安全清洁的饮用水,是现阶段最直接、最迫切、最符合群众期盼的民生工程,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该局坚持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为方向,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强化措施,扎实推进。
   区域供水工程。已完成征地、“三通一平”、围墙、桩基等前期基础性工程;BT项目已经全面开工,县城片区东坎净水厂土建已完成65%,一级管网铺设27.4公里,二级管网21.9公里,一级管网清障已全面完成;沿海片区八滩净水厂土建完成95%,源水厂土建完成25%,一级管网铺设23.9公里。渠南片区蔡桥净水厂土建完成90%,源水厂土建完成15%,浑水管及一级管网已经顺利完成3.6公里。
    农村饮水安全及三级管网工程。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实施到位。预计今年底,将更新改造蔡桥、东坎、天场、界牌、陈涛、八滩等7个镇区三级管网,确保彻底解决19.6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守牢“三条红线”,水资源支撑持续发展

  以年度目标责任状为统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紧紧围绕水资源配置、节水和保护等环节,严格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入河排污总量“三条红线”控制,全面提升水资源管理工作整体水平。
  深化“三条红线”控制管理。用水总量控制方面,对各镇(区)、农盐场各取用水户每年都下达控制指标,以文件形式下达到各相关单位。用水效率管理方面,落实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重点抓好沿海工业园区用水大户节水工作,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70%以上;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回用工程,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大于10%以上。水功能区控污管理方面,深入推进盐城“清水走廊”建设3年行动,积极配合市局分别对通榆河、苏北灌溉总渠进行的“清水走廊”前期摸排工作;定期对县城污水处理厂、美灯纸业排污口、玉龙路市政排污口进行化验监测。
  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三区一校”建设,加强节约用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推广节水技术改造,先后对五汛中学、獐沟中学等学校进行水平衡测试,节水型载体建设工作正普遍开展。把宣传法律法规作为推进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有效手段,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宣传、交流节水措施和经验,致力让社会形成保护和节约水资源共识。
  深化“两费”征收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挖掘新费源,力争足额征缴水资源费,今年已征收水资源费170万元,南水北调基金50万元。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