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湿地一奇葩
2014-09-09 17:18   浏览人次:
近日,从首都北京传出喜讯:“滨海白首乌”被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为“有传统食用习惯的普通食品”。这一权威性确认,标志我县独有的珍贵资源——“滨海白首乌”,不仅有了普通食品的科学理论依据,更加快了“滨海白首乌”产业化研发进程,进而使之成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

发掘资源  力推规模化

  我县农民种植、加工、食用白首乌的历史悠久。滨海白首乌已于2008年注册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0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1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这是全国白首乌行业唯一获得国家3项地理标志保护的原产地保护产品。滨海白首乌产业已被作为国家星火计划和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等重点项目进行扶持开发。
  我县沿海黄河故道地区的白首乌种植地域,具有湿润的季风气候,偏碱富钾的土壤条件,上淡下咸的特质水系,昼夜温差较大的海洋性气候条件等,这些生态环境的综合因素形成了适宜白首乌生长发育、优质高产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滨海白首乌的研发攻关。组织县首乌科学研究所,县农业、科技、卫生等部门及相关企业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广泛合作,在白首乌种植资源保护利用、新品种选育、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创新和白首乌新产品综合开发利用上做了大量工作,使滨海首乌产业有了较快发展,全县白首乌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产出效益快速提高,系列产品畅销全国,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滨海白首乌已发展成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
  过去,全县农民种植白首乌都是自产自销。用白首乌块根加工成白首乌粉等特色食品,作为贵重礼品馈赠亲友。上世纪70年代初,随着白首乌产品市场需求量的逐渐增大,农业部门开始指导农民有计划地扩大种植,供销社系统开始大量收购白首乌用于加工白首乌粉供应市场,全县白首乌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80年代初达到近3万亩。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滨海白首乌凭借传统优势、地域优势、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全县白首乌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产出效益大幅度提高。
  目前,全县白首乌种植区域集中在沿海古黄河故道地区的滨海港经济区、滨海港镇、滨淮、八滩、八巨、界牌、东坎、天场、陈涛、农业园等10个古黄河故道沿线的镇区和滨淮、淮海两个国营农场,全县白首乌种植面积目前已发展到 5万亩,全县适宜种植白首乌的面积有30万多亩,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鲜乌亩产也由过去亩产500~60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1000公斤左右,高产田块达1500公斤以上,鲜乌商品率由70%左右提高到85%以上。上世纪90年代以来,县委、县政府将白首乌确定为一县一业支柱产业,成立县首乌产业化领导小组,制订“首乌兴县”发展战略。并申报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省优势农产品开发规划、苏北星火产业带支柱产业建设和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等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开发,2010年已建成全国白首乌标准化示范区1.5万亩。
  近年,全县白首乌块根价格一等品每公斤8~10元,二等品5~6元;亩产值5000~6000元、高产田块达1万元以上,每亩纯收益一般4000~5000元,高产田块可达8000~10000元之多,产出效益是大宗农作物2倍以上,每年带动基地农户人均增收800~1000元。经加工后的白首乌食品一般可增值3倍以上。通过努力,全县“十二五”末可建成白首乌种植基地10万亩。

潜心开发  力推特色化

  滨海白首乌产品在全国独具特色,在国外也享有盛誉。在民间有一批传统的消费群体。目前,滨海白首乌产品已由过去单一的白首乌粉发展到白首乌速溶粉、白首乌超细粉、白首乌片、白首乌干条、白首乌粉丝、白首乌汤圆、白首乌饮片、白首乌原浆酒、白首乌方便食品等20多种系列产品。“爱生”“果老”等品牌在全国已有了较高知名度,先后获得商业部优质产品奖、全国星火计划博览会银奖和省优质食品奖。“总渠”牌精制首乌粉,已于1997年获国家新资源食品奖,“爱生”牌首乌粉、首乌片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和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今年6月,省卫生监督所在我县召开“滨海白首乌”产业发展研讨会。国家卫计委卫生监督中心党委书记陈锐、国家卫计委食品标准与风险监测评估司风险评估处处长张凤、卫生监督中心卫生许可评审处处长王永芳等领导、专家实地察看了滨海白首乌种植基地、果老首乌合作社等地,观看了滨海白首乌电视专题片,听取了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谷巍关于滨海白首乌物种鉴定及开发应用情况介绍,并围绕滨海白首乌规范名称及规范名称的标注、滨海白首乌产业发展的相关标准进行了研讨。

构建体系   力推产业化

  为了加快滨海白首乌产业的发展进程,上世纪90年代以来,县专门成立了白首乌产业化领导小组,制定发展战略,将滨海白首乌产业发展列入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进行扶持。
  首先,大力鼓励兴办白首乌龙头加工企业,对产业实行龙头带动。全县已建立起盐城金昉、盐城果老、盐城华康、盐城陈氏、江苏博益、滨海海滨等22个白首乌加工企业,拉动了滨海白首乌产业的蓬勃发展。
  其次,鼓励兴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县先后组建成立了江苏省白首乌产业协会、江苏省滨海白首乌科学研究所和16个农民白首乌专业合作社,并培育了从事白首乌原料收购和产品营销经纪人350多人。
  再次,产销衔接,建立标准化专业生产基地。全县按照有机、绿色、无公害和标准化、规范化要求,第一期建成白首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基地15000亩,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实行订单种植、全程服务、优质优价和保护价收购。
  第四,创建品牌、实施名牌战略。全县白首乌加工企业已申请注册了20多个产品商标,其中“爱生”牌首乌产品获得江苏省名牌产品证书;“果老”牌、“盐阜”牌白首乌产品获得盐城市名牌产品证书;“东王乌宝”牌白首乌产品获得中国优质产品和著名品牌证书。“总渠”牌精制白首乌粉获国家新资源食品证书,“爱生牌”白首乌精粉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自2008年起,我县有18个白首乌产品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许可范围涵盖白首乌片、白首乌粉、速溶首乌粉、白首乌超细粉、白首乌方便食品、白首乌汤圆、白首乌酒等,以上白首乌制品均是以滨海白首乌为原料或作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普通食品。今年7月12日,省卫计委发布公告,把滨海白首乌列入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进行公示。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