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舌尖安全”更有保障
2025-07-24 07:45   浏览人次:

让“舌尖安全”更有保障
—— 我县筑牢防线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

  何飞羽
  清晨的县城农贸市场猪肉摊位前,执法人员正仔细核查每一份检验检疫票据;乡间小道上,联合执法队伍正严查私屠乱宰的蛛丝马迹……今年以来,我县将肉类食品安全置于民生保障的突出位置,接连打响“未经定点从事生猪屠宰”“农贸市场肉类安全经营”两场专项整治硬仗,从屠宰源头到市场终端全程筑牢防线,让百姓餐桌上的每一块肉都吃得安心。
  “每天上午,各镇(区、街道)农贸市场的肉类检查图片都会准时传到我手机上。”县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皋骞指着水印相机里的现场照片说。这些来自全县多个镇(区、街道)的画面,正是专项整治开展以来执法人员的日常工作缩影。“肉食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的健康,容不得半点马虎。”皋骞的话语道出了整治行动的核心初衷。
  县城定点屠宰厂与镇区距离最远达50公里,这给“小刀手”们到定点场所屠宰带来诸多不便。为图省事,一些人便在家中偷偷违法屠宰,私屠乱宰一度成为当地及周边群众热议的焦点。今年年初,一名“小刀手”在家私宰生猪时被执法人员当场查获。“从屠宰到销售,每个环节都有严查,谁也别想钻空子!”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张秀成在现场的告诫,彰显了整治的决心。
  针对肉类安全的痛点问题,县政府办牵头公安、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专题会商,将私屠乱宰及销售无印花、无票证猪肉列为攻坚重点,始终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一旦发现违法线索,立即启动溯源追查,形成“查处—溯源—闭环”的完整办案链条,确保违法必究、一查到底。
  在市场监管环节,县市场监管局聚焦原料肉来源管控,严查检验检疫证明,严厉打击使用病死畜禽肉、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行为。执法力量重点下沉至农贸市场、城乡接合部等高风险区域,逐项核查进货票据、储存条件及标签标识,严防不合格肉品流入市场。对火锅店、烧烤店等餐饮单位,则通过突击检查,紧盯肉类进货渠道、加工流程及索证索票制度落实,堵住流通环节的漏洞。
  严格执法的同时,普法宣传也同步发力。今年1至6月,县农业农村局出动执法人员262人次,走遍15个镇(区、街道),与131名猪肉经营户面对面交流,发放法律法规宣传单页336份。“以前不知道私屠乱宰危害这么大,现在明白了,肯定按规矩来。”一位经营户的感慨,正是普法成效的生动体现。
  为从源头遏制违法行为,县农业农村局与县人民法院联动,开展生猪屠宰行政处罚案件专项执行行动,对5起拒不履行动物检疫行政处罚的案件当事人依法强制执行。这一举措不仅维护了执法权威,更对潜在违法者形成强大震慑,为肉类市场秩序加上“保险锁”。
  “现在执法严、监管细,像我们合法经营的商户,心里踏实多了!”县农贸市场猪肉经营户王老板的话,道出了规范经营者的心声。
  此外,为强化食品生产环节监管,今年5月,县市场监管局联合县纪委监委派驻组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县肉制品生产加工单位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聚焦生猪产品全链条追溯、加工环节添加剂使用合规性及经营主体资质,排查生产经营主体575家,行政立案3起,突击夜查抽检生猪产品5批次。
  专项整治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接下来,我县将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巩固整治成果。业内人士建议,需进一步推动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公安等部门协同作战,形成执法合力,常态化开展肉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密对生猪养殖、屠宰、销售全链条的检查频次,真正筑牢从“养殖场”到“菜篮子”的安全屏障,绘就百姓餐桌的安心图景。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