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软环境”成为“硬支撑”
—— 我县持续优化提升政务服务
本报记者 侍甜田
7月2日,记者来到县政务服务中心二楼涉企服务综合区,只见前来办理各项业务的市民络绎不绝,窗口工作人员耐心地在答疑解惑。
“现在到任意一个窗口都可以办理业务,真的太方便了,在大厅的政务服务专区,还为我们客商设立了客商服务驿站,提供全产业(链)的代帮代办服务,滨海的营商环境真的越来越好了。”正在办理企业卫生许可证的张先生告诉记者。
营商环境是地方经济的“软实力”,是推动投资和项目建设的“助推器”,更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县始终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完善营商体系,强化政策引领,创新服务方式,优化办理程序,精简审批流程,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企业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在线下设立“一件事一次办”综窗,线上建成“一件事一次办”平台,实现20项场景式“一件事”网上办,申请材料平均压缩40%,办理时限平均压缩60%,最多跑一次办理率达到100%,实现业务办理“一口进出、闭环管理”,最大程度为企业群众提供便利。
我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共设置22个窗口,针对不同业务类型开设17个服务窗口,窗口主要服务内容包括司法协助、不动产缴税、农房一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海域使用权、林权、“涉企一件事”、“办不成事”反映专窗和军人、老弱病残孕等综合服务事项。
“我们坚持窗口建设标准化,合理设置咨询引导区、业务办理区、等候休息区、宣传资料摆放区、自助服务区等多个功能区域,设立专精特新企业等‘涉企一件事’和‘办不成事’反映专窗和军人、老弱病残孕的绿色通道,各类便民服务设施配置齐全。”县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今年以来,我县不动产登记工作以“精耕登记小窗口,助力服务大提升”为主线,将“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服务、提升效能为重要抓手,切实满足企业和群众办证需求。
全力打造“滨捷登·宾满意”党建+不动产登记品牌,组建不动产登记党员志愿服务先锋队,开展“苏小登志愿服务”“送证上门 温暖到家”活动,常态化提供延时预约、上门服务,满足企业群众各类不动产办事需求。倾力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积极为企业提供交房(地)即发证、交海即发证、海域分层设权、竣备即发证、无还本续贷、带押过户等体系化登记服务,全面实现各类登记业务0.5个工作日内办结,打造流程最优、环节最简、材料最少、耗时最短的绿色登记新模式。结合工作实际,细化延时服务、上门服务、证书邮寄等特色服务举措,全力保障不动产登记便民利企各项服务的精准落实。
为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检查行为,切实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行为的干扰,保证“安心生产日”企业真正“安心”,我县打造行政执法智慧监督平台,对涉企行政执法进行全流程监督。据记者了解,行政执法智慧监督平台于去年4月正式推广使用以来,各行政执法机关严格落实“企业安心生产日”制度,努力实现“1~20日非必需不执法、21日后非必要不执法”,让企业专心进行生产经营。
“行政执法智慧监督平台运行平稳有序,今年一季度检查频次同比下降62%。”县司法局负责人表示,司法局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紧盯全面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中涉及营商环境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提升行政执法监管、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质效,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与此同时,在全市率先推行企业差异化、精细化、清单化分级分类管理,守护市场公平正义。严格落实合法性“三个初审前置”机制,有效防范法律风险,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组织律师、普法志愿者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面向职工开展法治讲座、提供法律咨询。建立新业态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设立“滨企无忧”公共法律服务驿站,实现案件受理、法律咨询、调解仲裁等全流程服务,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日报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