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毛蕾蕾 成效西 刘琪) 今年以来,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聚焦案件质量核心痛点,创新实施“标准化监督、规范化流程、专业化评估”三项机制,推动法律援助服务向精细化、规范化、高效化升级,切实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
监督标准化,织密质控防护网。针对传统监督零散、靶向不准等问题,构建标准化监督体系,将监督嵌入案件办理关键节点。刚性规范庭审旁听、案卷审查等四大监督程序,对群体性纠纷、重大敏感及疑难复杂案件实行“一案一策”督办。建立疑难案件集体会商制度,组织专业力量集中研判降低风险。实行重点案件台账管理,对核心环节实时跟踪,实现监督可视可溯,防范质量“跑冒滴漏”。
流程规范化,打造质效支撑点。聚焦案件全生命周期,打造环环相扣的规范化流程。源头把控上,强化窗口作用,编制办案规范流程,实现“受理即明责、指派即定标”。过程管理中,推行法律文书标准化模板,通过随机抽查等实现全程监督。创新“案前-案中-案后”全流程回访,构建立体化监督网络。归档阶段设八个审核环节,创新“双卷宗”管理,以归档标准倒逼全程规范。
评估专业化,增强提质驱动力。引入专业化评估机制,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提升。每季度组建第三方评审团,按统一标准评估已办结案件,结果分四等并公开接受监督。建立与评估挂钩的差异化补贴制度,“优秀”“良好”补贴上浮20%~10%、“不合格”停派整改,整改仍“不合格”不予发放补贴。定期甄选优秀案例和律师,通过研讨交流等推广经验,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带动整体水平提升。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日报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