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琪
临近傍晚,县城宝丰国际商博城门前的西园路上就热闹起来。红色的遮阳棚下,不锈钢餐台被擦得锃亮,刚出锅的蒜泥龙虾泛着油光,清蒸石斑鱼的鲜香混着东坡肉的醇厚香气,引得路人不由得放慢脚步。
随着我县餐饮消费新模式的兴起,越来越多酒店餐馆把后厨搬到街头,让大厨的手艺走出大堂,成了市民家门口的“美味补给站”,聚集了浓浓的烟火气。为了让更多人尝到这份美味,商家们还玩起了“线上+线下”的新花样。大厨现场颠勺时,手机支架支在一旁直播,镜头里翻腾的食材、扑鼻的香气,让屏幕那头的网友纷纷留言“求地址”;线上提前预告当日菜品,不少居民组团来采购,线上热度成了线下消费的“助推器”。
“师傅,来份猪头肉,再打包一份龙虾!”市民王洪提着环保袋,熟稔地跟摊主打招呼。他手里的袋子已经装了两样菜,“上次买的东坡肉,家里老人孩子都爱吃,今天特意早点来,免得排队太久。”说话间,摊位前已排起十来人的队伍,大家踮脚看着台上的菜品,时不时和同伴讨论着“今天的石斑鱼真新鲜”,扫码支付的提示音此起彼伏,烟火气里透着满满的生活劲儿。
这场“街头盛宴”的背后,是餐饮商家的思路转变。以往动辄上百元的酒店招牌菜,如今以“小份装”的形式亮相,价格也降下了“身段”。“我们就是要让高端菜‘放下架子’,大菜拆小份,高价变亲民。”某酒楼负责人笑着说,自6月23日开始外摆,每天营业额稳定在五六千元,像这份清蒸石斑鱼,小份卖比堂食便宜不少,既让消费者得到实惠,也为我们酒店辟出了一条新路子。
从酒店餐桌到街头摊位,变的是售卖场景,不变的是对品质的追求。这场“大菜小做、贵菜廉卖”的尝试,不仅让寻常百姓的餐桌多了几分精致,更让县城的烟火气里,涌动着消费创新的新活力。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日报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