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戴条条 成效西 刘琪) “曾经以为社区矫正就是个过渡期,现在才懂这是法治红线的又一次严厉警告!”近日,县社区矫正中心集中教育课堂内,社区矫正对象潘阳阳(化名)的感悟,引发了在场众人的共鸣。就在这天,一场为期4天的“淬炼式”法治教育活动火热开启,以扎实的内容为辖区社区矫正对象筑牢法治防线。
本次教育活动摒弃了“大而全”的粗放模式,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工作人员走上讲台,讲解了一系列令人警醒的典型案例:有矫正对象因无证驾驶,被撤销缓刑重回铁窗;有惯犯不思悔改,重操电信诈骗旧业再次入狱;更有人因酒驾被查,直接失去了社区矫正的机会……这些真实案例如重锤般敲打在每个人心头,让课堂气氛瞬间变得凝重,个个神情严肃,坐得笔直。
“矫正期间并非‘法外之地’,这些行为就进入雷区!”工作人员指着屏幕上清晰列出的“禁忌清单”,进行细致解读。在社区矫正期间,犯新罪、发现漏罪、擅自离域、多次违规、拒绝教育、破坏监控等严重情节或屡教不改的行为,都可能触发“撤销缓刑”的严重后果。针对电信诈骗、危险驾驶等矫正对象易犯的高频违法领域,工作人员抽丝剥茧,深入分析犯罪成因及危害,帮大家算清“法律账”“经济账”“家庭账”,深刻认识到违法犯罪“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惨痛代价。
“监督管理是实打实的,你们的行踪和表现时刻都在监管之下。”活动中,工作人员现场展示了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系统。通过大屏幕,定位轨迹的精准追踪、视频汇报的随时抽查,让“无缝监督”的强大威力直观地呈现在大家眼前。这种“看得见的约束”,让矫正对象们纷纷表示,以后一定老老实实守法,不敢再有半点侥幸。这次教育如同一场及时的“法治春雨”,不仅清洗了他们心中对法律的模糊认知和侥幸心理,更让“守法”的种子在心底生根发芽。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日报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