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王瑾 梁建山) 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污水治理全面升级,仿古售货亭规范有序……如今,走进县农业园岭山村,一幅路净、水清、村美、人和的宜居画卷扑面而来。这些美好的变化,是岭山村积极办好群众实事,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
精准发力,破解出行难题。曾经,岭山村的道路状况不佳,“雨天出门一脚泥”是村民们的心头困扰。村党总支把解决道路问题作为首要任务,积极争取资金,投资136.74万元对岭一路等9条南北主干道进行“窄改宽、破修整”,并硬化4公里道路。“以前这条路坑洼不平,运农产品都不方便,现在路好了,我们的农产品能更顺利地运出去卖,使收入更有保障。”村民刘大伟说道。道路的改善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更为农产品运输和乡村旅游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彻底打通了群众“出行堵点”。
环境整治,提升生活品质。针对村民反映强烈的污水横流、环境杂乱等问题,岭山村投入34.5万元大力推进居民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更换1140米梨园围栏,让火箭路两侧旧貌变新颜;实施人居绿化提升工程,更新补栽800棵绿化树,让村庄四季绿意盎然。同时,完善污水泵站功能,推进户厕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户覆盖率从40%一下子实现了全覆盖。村民王大妈笑着说:“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住得舒心,心情也跟着好起来了。”
规范经营,拓宽增收渠道。为解决零散摊贩经营杂乱无章的问题,同时增加村民收入,岭山村在丰收大道、火箭路沿线布局12座仿古售货亭。这些售货亭既扮靓了村容村貌,又为村民提供了15个就业岗位,年带动群众增收超50万元。村民李大姐开心地表示:“守着梨园搞经营,加上售货亭的收入,去年足足多赚了10多万块,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下一步,该村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书写更多温暖人心的民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