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靓“方寸间” 传递“微幸福”
—— 我县加强“口袋公园”建设惠民生
本报记者 侍甜田
如今在滨海,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曾经闲置的边角地,变成了精致灵动的“口袋公园”。这些小巧的绿色空间,不仅提升了城市“颜值”,更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幸福驿站”。
8月5日傍晚,记者来到县城阜东路和育才路交叉口处的老东坎游园看到,健身角的器材旁,几位上班族样的正跟着音乐做拉伸;家住附近的市民自带便携音箱,在空地上跳起了广场舞,队伍从最初的三五人逐渐壮大到二十余人;不远处的凉亭里,老人围坐一圈,手里摇着蒲扇唠着家常……这样“热闹”的场景,成了我县“口袋公园”傍晚时分的常态。
“这处游园依河而建,绿树成荫,空气好、环境美,晚上来这里健健身、遛遛弯,心情变得特别好。”家住阜东社区的居民徐海艳笑着说。
位于县城新建中路的扬帆起航公园,紧邻滨海宾馆和银厦广场,周边环绕居住区和商业街。经过改造后,公园功能更加齐全,增加了亮化设施,提升了夜景景观效应。公园的入口两侧,还精心设立爱心驿站与城管服务岗亭,配备急救药品、饮用水等一应俱全;城管服务岗亭则有工作人员值守,及时发现和处理周边市容管理问题,为市民营造安静有序的舒适环境。
近年来,我县围绕“推窗见绿、出门见景、人在绿中、城在园中”理念,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集绿化、休闲为一体的“口袋公园”,既扮靓了城市颜值,又满足了周边居民的多元需求。去年,我县改造提升4个“口袋公园”,至此累计在县城提升改造“口袋公园”50个。这些公园不仅盘活了城市“零碎空间”,更通过精准对接需求,实现了“一园一特色”——有的侧重补植增绿,衍生出多种功能空间与特色景观元素;有的主打运动休闲,设置篮球场、健身步道;还有的融入地方文化,成为展示城市底蕴的“微窗口”。
“‘口袋公园’在承载观赏、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时,还应该‘寓学于景’,借助其天然的环境人文优势发挥理论宣传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前来游玩的市民,让他们‘柔性接受’、‘沉浸式学习’。”县城管局“口袋公园”项目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在改造升级每一个‘口袋公园’时,通过设置装饰景墙、微型景观小品、标语立牌等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未成年人保护等内容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既增加了市民观赏互动体验,又充分发挥了公园公益宣传教育的功能,升级为多功能体验空间。”
从街角的一抹绿,到家门口的“幸福圈”,“口袋公园”正悄然改变着市民的生活方式,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生动注脚,也让宜居城市的幸福感在方寸之间不断蔓延。“我们将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增加县城区‘口袋公园’布局,有效提升现有绿化成效和市民游园体验,让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生机与活力。”县城管局负责人表示。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日报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