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王瑾 梁建山) 走进如今的县农业园,道路平坦整洁,庭院绿植相映,沟渠流水潺潺,一幅“环境美、田园秀、百姓乐”的乡村画卷尽在眼前。近年来,园区聚焦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打出一套“组合拳”,从细节处着手,于细微处发力,让宜居宜业的乡村新貌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硬件升级,使环境基础更牢。园区以基础设施改造为突破口,持续补齐短板。针对部分区域道路破损、排水不畅等问题,累计修缮硬化村组道路8公里,铺设污水管网3.2公里,新建小型污水处理站2座,实现生活污水有效收集处理;同步推进“厕所革命”,完成农户卫生厕所改造300余户,公共厕所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无异味”要求,从源头减少环境污染隐患。
颜值提升,使乡村底色更亮。围绕“清脏、治乱、增绿”,园区开展常态化环境整治行动。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定期清理房前屋后杂物、田间地头白色垃圾,集中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累计拆除违章搭建15处,清理垃圾死角40余个;同时见缝插绿,在道路两侧、闲置地块种植绿植花卉2000余株,打造“微菜园”“微花园”8处,让乡村“推窗见绿、出门见景”。
机制保障,使整治成效更高。为避免“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恶性循环,园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推行“网格化”责任制,将辖区划分为13个网格,由村干部、党员担任网格员,负责日常巡查和问题整改;同时通过“积分制”“红黑榜”等方式,引导村民主动参与环境维护,形成“人人讲卫生、家家爱整洁”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县农业园将继续深耕细作,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让乡村不仅有“产业”的活力,更有“生活”的诗意。